不少养鸽高手在长期实践中,总结了一套实用的鸽眼鉴赏方法,笔者整理了一些,分享给各位鸽友,大家看看这些经验是否符合你的观察和体会。 我们在鉴赏鸽眼时,不用先拿放大镜,按以下步骤一步步看就行:
还没把鸽子捉到手里时,先观察它的眼神。你留意到它的同时,它也会察觉你的关注,从它的眼睛能直接看出性格——是胆怯、机警、温顺、凶猛、呆滞,还是聪明。这些性格没有绝对的好坏,核心看你的实际需求:欧洲多办中短程赛事,要求赛鸽归巢后能快速钻进活络门,方便捉拿打钟报到,所以高手更偏爱温顺、听使唤的;我国和美国、澳大利亚以前喜欢办远程竞赛,赛鸽得在野外自己觅食、过夜,还要躲避天敌和人为捕捉,因此机警、凶猛、捉在手里会咕咕叫的更受欢迎。但不管哪种赛事,呆滞的鸽子都不被高手看好。
泰国赛鸽会会长陈木坤,算是鉴赏鸽子的行家。他在上海看鸽时,会站在离鸽子一公尺远的地方,用手指在鸽子面前来回划动,重点观察鸽子的反应。在他看来,敏感的鸽子更优质,如果鸽子眼睛不跟着手指转,一直呆呆的,大概率不算好鸽——这也是不少高手认同的判断标准。
把鸽子握在手里后,先看鸽眼的着生位置。高手普遍认为,眼位尽量生得高一些更好,但眼位高低的差别很细微,刚养鸽的人不容易区分。李梅龄曾提出,鸽眼位置要在嘴喙线以上,可实际养鸽中这种鸽子很少见,多数鸽子的嘴喙线和眼睛中心线是平行的。有人说眼睛生得低会被鼻瘤挡视线,高手们更建议鸽友在自己的养鸽实践中验证,毕竟实战体验比空谈更有说服力。
接着看眼睑(俗称眼皮)。眼睑有红、黄、黑、灰、白等颜色,高手们一致认为,眼皮颜色不影响鸽子飞行和作种,纯粹是个人偏爱。比如我不太喜欢红眼皮、黄眼皮,觉得黑色、灰色的更耐看,白色的更美观,但这绝不能作为品评鸽子的标准。眼睑有厚有薄,薄眼皮看起来更顺眼,尤其是白色薄薄的眼皮紧紧包住眼球的,很受鸽友青睐。至于“厚眼皮挡视线”的说法,高手们也不认同,因为不少赛事优胜鸽里,也有厚眼皮的鸽子,关键还是看整体素质。
看完眼睑再看眼球。高手们觉得,眼球大一点的外观上更讨喜,但这只是“卖相”好,不影响飞翔和留种。真正重要的是眼球必须干燥,水淋淋的不符合优质鸽标准。如果鸽子双眼含泪,视线必然模糊,看不远。要知道,赛鸽飞行速度大概每小时80公里,就算无风天,飞行时也会产生6级以上风速,逆风时风速更高,一双流泪的眼睛,根本不可能让鸽子飞出好成绩——这是高手们从无数赛事中总结出的共识。
上面这几个部位,一分钟内就能看完,接下来要花时间重点观察瞳孔。在高手眼里,一羽好赛鸽的瞳孔,在阳光下会频繁收缩和扩大,而且收缩得越小、频率越快越好。有经验的老手,用大拇指和食指按住鸽头时,能清晰感觉到瞳孔收扩的频率。他们认为,瞳孔收扩情况好,说明鸽子聪明、反应敏感,在艰难的飞行旅程中能有更强的适应能力,这也是判断赛鸽潜力的关键一点。
最后看虹膜彩虹,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底砂和面砂。高手们对底砂的要求是清澈明亮:桃花砂的底板要白亮如银,鸡黄砂则要金光锃亮,底砂暗淡无光的,肯定不是好鸽子。面砂则讲究有层次、有立体感,砂粒看起来像是悬挂在底板上端的,才符合优质标准;如果面砂像平面一样没有质感,就不符合高手们的鉴赏要求。
以上就是养鸽高手们流传的鸽眼鉴赏经验,鸽友们觉得这些经验是否真的有道理?我虽然很喜欢看高手经验,但从来只信奉实践,只有实战检验之后,才知道这些到底对不对。毕竟养鸽和赛鸽,从来都是实践出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