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说下想法。 为什么现在鉴鸽有那么多的方法,但都莫衷一是?
而且,中国养鸽人这么多,为什么能形成品系的那么少?
觉得归根结底,是因为国人的急功近利,是经验主义的结果。
我们鸽友养鸽,作育出小鸽,总喜欢根据以往的经验,根据平时的作育记录,这一点没有错。
问题是,在作育之后,这些经验都是个人经验,他没有普遍性,也就没法传承。
也就是说,我们作育还停留在经验阶段,而没有进入原理阶段。
什么是原理阶段呢?
就是在经验之后,我们总结之后,提出的一般性规律,这些规律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所以我们说孟德尔的是遗传原理。而我们作育鸽子的,只是育种经验,而没有真正的原理,因为育种的原理归根结底就是遗传原理。只是我们鸽友对遗传原理不闻不问,却反而喜欢谈鸽经,讲一大串的作育成功经历。
没有原理的一般性存在,个人的经验再丰富,成果再丰富,对于其他鸽友来说,都只是一个传说,没有实质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