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8时20分,蚌埠长松赛鸽俱乐部举办的我市首场300公里赛事在阴霾中拉开帷幕。此次比赛入笼近3000羽。中午11时刚过,接好友“天赐风云”(张兆兵)电话,其参赛鸽已归巢数羽。接到消息,确实有些出乎意料。天赐养鸽时间不长,消息面闭塞,虽然我秋季停赛,但消息还算灵通,平时一些飞的不错的鸽友此时都没有到鸽,从这点判断,天赐的成绩应该很好。果不其然,下午成绩见晓,天赐参赛10来羽,获得本次比赛的殿军,12,72,79,102等。听他说,由于太激动耽误些时间,否则成绩将会更好。
天赐是我在中信网的第一个“收获”。初时因爱在日记园抒抒笔墨,笔触无蜜,却引来天赐这个勤劳的“蜜蜂”。我与他虽处一市,但也相隔甚远。因有些成绩,他早知我名,我却不识其人。网络交谈数次,缘分便把我俩牵在一起。他人前人后称我老师,我却只认兄弟不收徒弟,杂乱中不失和谐统一,到也其乐融融。 平时我在家时,总是喧哗不断,难得一次清净就懒得出门,一群鸽、几本书能伴我到夜静。天赐几次盛邀后,我无法再拒绝,坐上开到门口的车,载着欢歌笑语,一路飞驰。
天赐家住我市一附属镇,镇上有十来户养鸽人,鸽子都不多,参赛热情却不小,每次放鸽和报道必须来回奔波30多公里。由于鸽质总体欠缺,加上地理位置的因素,获得成绩相当不易。
天赐当时种赛鸽也不少,基本都是收集的“精英”天落。可以不夸张的说,各个膘肥体壮,养的是下了番工夫,但总体感觉是营养过剩,压手不说,多数显得憨态十足。
说真的,当时我是耐着性子看完他所有“精英”,没有发表任何观点,周围几位他喊来的鸽友,等着我下结论,我只能微微一笑“不懂,不懂”。后来天赐问我,我真实的告诉他“和我朝夕相处的鸽子尚不能完全吃透,何来给别人下定论的功夫,你的鸽子外表都很漂亮,只是让我没有任何感觉,抓上手就想放下,说不出理由,就是一种直觉”。
那时他还没有任何成绩,有些困惑,也很茫然。初识我时,不止一次说每季的参赛目标就是拿一张奖状过把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