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98年,我搬进了新居,我在自家六楼外的山墙上做了一个长3米、宽1米、高2米的钢筋防护栏鸽棚。为了养好信鸽,我订阅了《中华信鸽》、《翱翔》,<<四川鸽讯>>等信鸽书刊,吸取书中的经验和先进的科学养鸽知识,结合自己的条件和环境,制定出自己主要参赛五、七百公里的奋斗目标。依据我自己的情况,我决定更新信鸽品种,先后引进詹森、五二四七、狄尔巴、汉斯理奇会爬山詹森鸽做为基础种鸽。种鸽引进后,我将他们单独进行调理,让他们熟悉环境,调整心态。努力将它们的心态调整到最佳状态,才让他们配对育雏,这样才能把它那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优秀基因遗传给下代。在方法上,我采用中外结合、优势互补、国血与外血互配,幼鸽在放飞中检验优劣。2000年初赛告捷,在全县500公里大赛中,我饲养的信鸽取得了“三羽组队赛” 冠军, “千禧杯”亚军的好成绩。 由于外部条件的限制,我的鸽棚只有不到三平方米,养鸽最多只有三十多羽。我首先控制好种鸽,我采取以雄定棚的办法,每年三支雄配三支雌鸽进行互换。每对组合出六羽幼鸽,在幼鸽中进行筛选,最多每对留4羽参赛,经过各轮竞翔检验,确定种鸽的去留,使信鸽数量控制在预计目标内。我坚持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情就是打扫鸽棚,用小铁铲一点一点地铲鸽粪,做到地板上、巢窝上无积粪,一年三百五十六天天天如此。同时,我采取定时喂食,夏天早上7:30喂鸽,冬天早晨7:40喂鸽,每天坚持换水。定时放飞,早晚各一次,让信鸽能飞多远飞多远。对育雏鸽的巢中放一支小盒,增加一些精料进行营养补充。对雏鸽出生七天后,每天坚持喂一粒育宝,使幼鸽有强硬的骨骼,富有弹性的肌肉,柔软的羽毛,聪明的头脑。在饲料上,我主要以玉米为主,豌豆、谷子为辅,适当按季节搭配一点油菜籽,基本上是一般养鸽者都能达到的标准。保健砂不能少,要定期消毒,每年二次打毛滴虫、蛔虫,清理呼吸道疾病,让信鸽不能生病,保证鸽棚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在训放中,我主要是参加鸽协训放,采取跳站训放,训放200公里的赛鸽参加500公里的比赛,训放300公里的赛鸽参加700公里的比赛。 在近几年的养鸽生活中,苦与乐是并成的,虽然每天打扫卫生,有时鸽毛飞到邻居家中要向人家赔礼道歉。但苦中有乐。特别是我取得2000年“三羽”组队500公里比赛冠军,“千禧杯”亚军,2001年获“荣泰杯”平凉站亚军、2002年获700公里永登七县市精英赛5名,2004年获1000公里第四名,2005年获600公里国家赛冠军、季军,内江黄河湖公棚赛第16名、第60名、第102名的成绩时,心中的喜悦无以言表,全家沉浸在愉快欢乐中。虽然获奖带给我很大的喜悦,但其实,只要能每天看着鸽子在天空中飞翔,它们美丽的羽毛点缀着蓝色的天空,我的心情就无比高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