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011-8-25 14:55:00晴朗 星期四
信鸽随笔    作者:costar0771级别:新星
92年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一对刚二十几天的土鸽。当时觉得很好玩,就救下了本要被吃掉的鸽子,悉心喂养。随后的一年多的时间里,课余时间都花在了和这两只鸽子相处上,喜欢给它们布置各种各样自认为舒适的窝棚,一粒粒去拣大小适中的沙粒喂它们,帮助它们消化。因为喜欢,所以愿意花时间去仔细观察,去琢磨改进的方法。
在我养鸽子的时候,楼下的邻居也养了鸽子。同是鸽子,邻居家养的是两只信鸽。两家的鸽子经常一起飞到阳台前面的瓦房上面玩耍,每当站在阳台上看鸽子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就不断的比较土鸽和信鸽的区别,那时觉得信鸽看起来很神气,很机敏,每当周围有动静时,反应很迅速。后来,这两只土鸽子可能随其它鸽子飞了,也可能被天敌吃了,总之,一天下午放学后再也没见它们回来。邻居家的信鸽一直都在,所以此时就有了想养信鸽的想法。
99年我高三,课余时间又养了鸽子。这时家已经随工厂从山区搬到了城市,这里有专门的信鸽市场,有真正可以远翔的信鸽!这年 8月份买了两只信鸽,到了来年的元月份又买了15只信鸽和信鸽日常管理的书籍,认真研究起信鸽来。从书上了解到信鸽的分类、鉴赏标准,常见的病理、适用的药物以及日常管理的要点。自此,业余时间就不间断的关注信鸽、饲养信鸽。自己培养出优秀的信鸽的目标也越来越明确。
现在,尤其是成都,饲养信鸽的人特别多,当然,不再是为了送信,而是为了参加竟翔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养鸽方式与思路,有的经济实力很强,直接高额买回大奖赛高位次获奖鸽,短期内很快提升了比赛成绩,但这辉煌总是如昙花转眼即逝。为何呢?因为高价买回的是鱼而不是渔。真正的鸽坛常青树都是常年养鸽,经过几十年的经验沉淀,培养出一路飞的稳,飞的快的鸽子。 因为,赛鸽比赛的成绩不像机器零件,可直接拆下来测绘,然后再组装起来,就能够实现预想的性能。影响信鸽竟翔成绩的因素很多,对一只鸽子,一个品系的鸽子的判断也不能那么急功近利,需要用长远的眼光和理性的思路去做合理的规划。经过十几年的逐步探索,个人坚持的观点是:自主培养、明确目标、坚持不懈、勤于观察、细化管理、吸收应用先进技术。
自主培养,就是要有恒心亲自用几十年的精力去探索培养信鸽的诀窍,培养一路优秀的信鸽。信鸽培养的诀窍和商业机密一样,外人是永远买不到的。你可以买到人家的商品鸽,但永远买不到人家培养信鸽的经验和最好的种鸽。赛鸽界的新人们如果没有勇气和骄傲去从日常初级的养鸽劳作中摸索,看不清基础性劳作的重要性的话,大多数情况下只能拥有那些被别人“淘汰”的鸽子。
明确目标,即明确自己要培养什么特点的信鸽,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是什么。目前鸽赛的赛制多以300至500公里的中短程比赛为主,也就造就出了铺天盖地的短程外血鸽。为何称为短程外血鸽?就在于短程赛鸽多为从一些中欧小国引进,其国土面积小,一个国家还没我们一个省大,自然比赛距离短,赛鸽也多是那种短程快速鸽。这种鸽子速度很快,但耐力往往不够。
与短程快速鸽相对的就是超远程竟翔鸽,这种鸽子在参赛前似乎和家有个约定,2000公里的赛程不算什么、几十天的风餐露宿不算什么、沿途的亮丽风景不算什么、如影随形的天敌也不算什么。它用超强的耐力、敏锐的反应、高超的飞行技巧抗住九九八十一难的考验,最终到达自己心中的目的地!选育超远程信鸽是我的目标!这种信鸽所爆发出的意志力是值得人们去品鉴的,每次端详超远程信鸽,就像在读一本厚厚的书,每翻阅一次都会有新的解读,这本书怎么也读不完,读不倦!
坚持不懈,勤于观察;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观察实况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需要不断地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探究细微隐藏的信息,而结果往往是很久都无所获,这时是放弃,还是坚持?答案是肯定的。必须坚持下去!只有坚持,才能有所得。鉴别一只鸽子也需要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去发现每只个体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淘汰不适合的,这样才能留下鸽群中的精英,逐步提升鸽群的整体水平。

上图为两只不同的鸽子,不同的人发现的差异点肯定不一样。仔细看一天和看两天的结果也肯定不一样。现在看到的是两张定格的图片,但鸽子的举止和神态是瞬息万变的,从中读出的信息也是随之时时变化的,而懂得解读的人,会从其瞬间的一举一动中提取源源不断的信息。而这信息就是作出判断的依据,就是经验的原始积累。
细化管理。信鸽管理是一门学科,抛去那繁长冗杂的理论,简单的日常管理工作有哪些呢?无非是:保持鸽舍的清理清洁,做好整理整顿,按计划做到事,维护计划的严肃性,按时准确记录与鸽群相关的一切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维持鸽舍的清洁能给信鸽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有利于维持鸽群的健康状况。对鸽舍的物品进行整理整顿,并及时清理不必要的废弃物。这样可以避免鸽子误食杂物而引起食物中毒。“重防不重治”,平时做好预防纠错工作,将一切隐患及时消灭,这是鸽舍管理的重点所在。
按计划做到事。首先是对信鸽的培育工作做一个长期的规划,再细化到阶段性计划,将目标根据实现的难易程度、先后顺序进行合理的分解,每天的工作都围绕着一个明确的目标进行,似灯塔对于航船的作用!计划的制定,是制定者为方便自己的目标管理进行的工作,一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使计划具有可实现性,并从主观上要求自己必须实现。
做好记录;就是将通过观察得到的一切信息及时整理汇总记录下来,将这些零碎的片段,整理提炼成经验的描述,为分析解决任何可能出现的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吸收应用先进的技术;记得刚开始养鸽的时候,需要每天做清理,一天不清理,小小的阳台就异味弥漫,人无法靠近。很早就知道可以利用沼气池发酵这些废弃物来消除异味,但自己所处的环境不是农村,不可能建沼气池。对发酵原理进行深入了解后,明白了是沼气菌的存在分解了这些有机物,而分解效率,绝大部分取决于有益菌的数量,和活跃程度。知道了这点着实令人振奋,但顿时又陷入沉思,如何能获得纯度很高的沼气菌呢?经过各种途径的查询,得知武汉大学微生物研究所的微生物基因库是中国最全的,于是就与他们取得了联系,可结果令人很失望,他们没有进行此方面的研究。但没有放弃对于此项技术发展的关注,一直关注生态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得到高纯度的有机物发酵工程菌。后来知道90年左右,中国就已经从日本引进这个技术,当然它不叫沼气菌,而叫EM菌,作用机理是一样的,在我开始寻找时,还没推广。
当若干年后,EM菌大面积推广了,我也将高纯度的EM菌买回来了。但是,如何让其有效的发挥作用又是一个需要探索的工作。于是做了相应的分析,定了活化垫料的配比、温度、湿度等几个控制指标,定时测量,进而观察活化情况,并进行效果对比。通过不断优化各种影响条件,不久以后,终于摸清了影响活化的几项关键指标的中心值及偏差范围,现可以自如的控制菌种的活化度了,今后就可以是在在阳台上洁净养鸽了。
养信鸽是我的业余爱好,在培养信鸽的过程中,增加了很多的见闻,学以致用,学到的东西都是自己需要用的,感觉很充实。同时也深切体会到了一个真理: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实现技术的提升,需要做扎实的基础性管理工作。仔细观察,勤于记录、统计,及时分析、纠正错误,不断吸收应用先进技术理念,种种这些管理工具一样都不能缺少。不管是养鸽,还是做其它技术管理工作,想必道理是相通的,技术的提升是从基础性的细节工作做起,用优化流程和改进工具来提高效率,从量变到质变,高效的管理措施和设备就是这样逐渐衍生出来的!
 上一篇 
 
 
  
  
 1楼 评论者:ZGP级别:翡翠    时间:2011-8-25 19:42:00
内容:实践出真知,手法人人有,虚心向鸽学,越来越进步。
  • 自己的鸽子还是自己最了解
  • 多读几遍,慢慢理解
  • 以文会友,交流学习
  • 养鸽就得花心思
评论内容:
 
         
 作者近期日记:
□ 2011-8-25 : 信鸽随笔
□ 2011-7-20 : 拥有信鸽的记忆
>> 查看所有日记

这里是记录养鸽人心情的空间……
www.chinaxinge.com 中国信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