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005-10-31 15:03:00
阴天
星期一
微信
QQ
鸽友圈
赛后感
作者:
通海
每一场鸽赛都牵动着参赛者的心,但是成败关键、还是组织策划这场赛事的主持者。
昨天是玉溪市联翔300公里赛,放贵州晴隆,10月28 日中午集鸽,共集有奖鸽500余羽(每羽交奖费50元)。集鸽时天气已经变阴,第二天贵州云南都在下小到中雨。组织者命令压在晴隆,第三天(10月30日)天气更加恶劣,组织者却命令在早上8点放飞赛鸽。当天全部归巢12羽,共发放奖金一万四千八百元,其余一万多元被组织者吞下(“玉溪”赛鸽从来不设伯马制)。
众所周知,信鸽在竞翔中受气候和地理影响因素极大,特别是恶劣气候中放飞、在雨雾中最易迷失方向,少数凭顽强毅力归巢的,分速也极低。
放鸽难,年复一年,广大鸽友把无数的精英赛鸽无情地送到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的贵州境内,这种独特的风格,不知是可敬,还是愚昧。。。。。。。。。
3楼 评论者:
落尘
时间:
2023-8-16 19:20:23
内容:
付出成本才能获得经验
提交
2楼 评论者:
风尘客
时间:
2005-11-4 13:17:00
内容:
我想,滇人好鸽鸽友没有理解会海鸽友这篇文章的意思,现在我摘录段羽飞在2000年云南《养鸽家》杂志刊登的一篇文章:信鸽比赛必须有法必依 近年来随着全国信鸽事业的蓬勃发展,我省信鸽市场也逐渐扩大开了,信鸽竞赛事也日趋频繁。 然而,在多年来探索信鸽的竞翔中,经历了无数次放飞失败的沉痛教训之后,人们却似孚没有多少觉悟。每当自己辛勤培养出来的爱鸽飞失后,不是怪天气不好,就是怀疑自己的鸽子血统有问题,或者别的什么原因,却很少有人想到信鸽比赛成败的关键在于“人”——信鸽比赛的组织者。 有些人面对数以万计的金钱时难免为之时动,在没有任何有效的监督情况下,把广大鸽友所交的参赛费看成是既得利益,这也就成为必然的了。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些人的存在,每逢大奖赛时,个别协会信鸽不是飞回的很快,快得让人难于置信,便是几孚全军覆没,报到期内回来的几只也常常令人怀疑其真实性。此类情况想必广大鸽友都身有体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原因非常简单,通俗地说是在比赛中有的有法不依。这一说法并不夸大,试问每一次大奖赛,鸽友们是否知道鸽子放飞的准确时间,是否知道鸽子究竟在什么地方放出来,是否知道到底放还是没放,如果鸽子全军覆没,参赛费又到哪里去了?想必大家都不能给自己一个满意的回答吧。 这就不得不让人深思了。 当务之急我们是需要用更多的钱去引进好鸽子改良品种,挖空心思的去研究鸽子的眼睛,还是静下心来想一想怎样才能让我们在以后的比赛中有法必依呢?再也不能上“人云亦云”的当了。以下是我一个深爱信鸽事业的人的一些有关信鸽比赛中应该严格遵循1997年信鸽竞赛规程。 首先,信鸽协会应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收取大奖赛参赛费后,除余下组织比赛费用外,其它余款应全部做为发放奖金(收多发多,收少发少)如遭遇比赛全军覆没时,应将余款退还参赛者。 其次,鉴于比赛信鸽翅羽上的暗记应由信鸽协会出据。 其三,集鸽及放飞应有两名以上信鸽裁判员监督执行。 其四,放飞地必须有当地信鸽协会对所参赛信鸽核实监放。 其五,报到时应有两名信鸽裁判员执行。 以上几点,都在1997信鸽竞赛规程中名文规定,这就是信鸽比赛的法,不能有法不依,必须有法必依。 我想,信鸽比赛只有在此基础上才可能有其公正性,才能体现“严肃、认真、公正、准确”的准则,否则广大鸽友的投入越多损失越大,越是大奖赛,其比赛结果越不可思议,一些胆大妄为者也将更是无法无天。
提交
1楼 评论者:
滇人好鸽
时间:
2005-10-31 18:39:00
内容:
这事不好说,28号是星期五,星期六是许多鸽会原定的比赛日,尽管天气预报云南大部都有雨,鸽子归巢非常难。但怎么办呢,还是有人选择“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就是其一。两羽特比环放永平,300公里空距,今天天稍稍亮开点儿才回来一羽,当天整个鸽会才回三四羽。放红岩坡空距220公里,近200羽当天回30来羽,我放四羽,当天三点后归三羽,但打奖时间已过。没办法,养鸽就是有风险,应该承受结果。
提交
基本功扎实,才能一飞冲天
说尽人间百态
佩服你的养功!
重视过程才能乐在其中
评论内容:
作者近期日记:
□ 2005-10-31
:
赛后感
>> 查看所有日记
这里是记录养鸽人心情的空间……
www.chinaxinge.com 中国信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