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胡是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拉京胡可谓易学难精。对于初学者来说,不怕拉不响,就怕手腕子和手指发僵,而恰恰学拉时,两手最易发僵。这就更需要初学者练习时,有一个正确的练习方法。只要按照正确的方法练习,循序渐进,拉琴水平就会一步步有所提高。先说执弓:已故着名京胡大师杨宝忠先生曾说:会拉京胡一条线,不会拉的一大片。就是说运弓须遵循‘两点一线’的方法,不管拉里外弦,马尾都要贴着琴筒和担杆,弓子运行的轨迹和琴筒是一条平行的线。再就是执弓不能耷拉腕子,最好是腕子略微上翘,只有这样,才能拉出力度和强度。对我们业余爱好者说,虽然难些,但舍此别无妙法。我的体会,就是尽量用拇指上翘,顶住弓子,慢慢就能形成习惯。 再说指法:指法要用‘保留指法",即无名指摁弦位时,中指和食指不能离开琴弦。但也不能和无名指一块过于用力,感觉平衡即可。中指摁弦位时,食指不能离弦。只有这样,拉快速旋律时,才能跟上。音符的滑打揉颤,旋律的抑扬顿挫和轻重缓急等,就是通过弓法和指法的协同作战来完成。高明的琴师,会帮助演员,把演唱烘托发挥到极致。反之,会让演员慌腔走板,累死累活,劳而无功。即便有条好嗓子,也无用武之地。再没有比慌腔走板叫人沮丧,令人难受的。不同的流派,演唱相同的剧目,要求琴师必须具备相应的流派拉法。所以,在旧社会,有经济条件的演员,一般都会雇用自己的专业琴师。可见琴师在京剧演唱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我们业余爱好者想拉得好一些,必须抱着谦虚好学,一丝不苟,脚踏实地的精神来学,哪怕拉一段,拉几句,力争拉对拉好。日积月累,慢慢水平就上来了。否则,就是拉一辈子,充其量不过是个半桶水。这和养鸽子一样,贪多嚼不烂。
总之,想拉好京胡不仅是用手拉,更需要用心去拉。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师傅知道,数天不练观众知道。当代胡琴圣手燕守平老师说得好:拉每一个音符,都要为演员负责。哎!照他的说法,我真的不敢拉了。要知道:养鸽子能得总冠军,拉京胡永远得不了。只因为太博大精深,吾辈毕生,独取一盅足矣。【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