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公棚之前后 常人云,公棚赛主要靠的是运气,我认为运气是对有充分准备的人而言。
当我市第一家赛鸽公棚诞生,我就在想公棚赛是我今后必走之路,但我深知此路不同协会之赛事,地方赛有很多人为的因素。而在公棚想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有一支过硬的种鸽队伍。靠我现有的种鸽是难上之难。02年我南下上海引种。03年春,我信心百倍,雄心勃勃,选3羽送我市赛鸽公棚。结果在名鸽云集、高手如林的阵容中,我败下阵来,当晚翻来覆去难以入眠。老伴见状心疼的说:“不就是输几百元钱吗?输赢要有一个好的心态。”我告诉她,输赢的心情要都是一样的话,那你不就是一个傻瓜之妻了吗?我玩鸽二十来年,在协会赛和这次公棚赛,没有入围时,我怨天尤人了吗!我骂娘了吗!我没有,关键是这个时候我要冷静下来,及时调整我的心态。每个人做人的原则不一样,心态也不会相同的,这次公棚我输了几百元钱,但我不能输掉一个人的斗志,一个人潜在的能力。我是一个工薪族,在公棚这个大赌场上,我是输不起的,又要赌又想赢,我在不付出一些心血,那不是天上掉馅饼吗?我必须自创一格走一条成功之路。
03年10月初,我将种鸽重新组合产蛋,孵假蛋一周后,将其分开饲养,并将种鸽舍中间的隔板换成铁丝网,让夫妻隔网相望。在饮食上,饲喂的是市场上优质袋装的混合饲料,每天饲喂2次,早上幼鸽饲料,晚上赛飞饲料,不控制食量,吃好为止。水里不添加任何有营养的东西,不驱虫,不清理呼吸道,不用任何预防的药物。立春之日合床产蛋,孵假蛋10天左右弃之。用第二、三窝蛋,每对种鸽出4羽幼鸽。种鸽在孵化到12天左右食槽内的饲料和水整天不断,一直到整个孵化期结束。幼鸽从登壳到比赛和种鸽一样,一食一水一保健砂,幼鸽采取自然制饲养法,不强制家飞、不限量吃饱为止。到秋和协会一起训放,从训放到比赛,不论状态如何,不管早归晚回,下站必上笼。得病的鸽子不隔离,与其它的赛鸽在一起同吃、同喝、同住。一只幼鸽必须参加两次500公里比赛、同父母的必须50%以上当日归巢(特殊情况除外)。只要能随大群体归巢就可以了,能飞进奖那就更好了。
04年秋通过空检淘汰2对种鸽。05年秋通过空检淘汰3对种鸽,冬季将所有的赛鸽,采取饥饿法并强制家飞。第二年春赛结束后,我告别了二十来年的地方协会赛事,一心一意研赛公棚。06年秋季幼鸽训放到500公里后,再次淘汰了2对种鸽。重新组成4对种鸽。经过3年的空检,我一个工薪小户可以与强豪大户抗衡了,07年再次挑战公棚,决一高低。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参赛公棚的选择,这也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一是我要看老板是社会上那个级别的人物和众鸽友的口碑如何;二是我要看价格是否适合自己;三是我要看规程中入取的名额及奖金分配情况,用参赛鸽的羽数来保证中奖后只赚不赔。经综合分析,最后选择了我市B家赛鸽公棚,送3羽到决赛上笼2羽,3千来羽参加决赛,我的一羽挤进100强之内,另一羽飞了个1千多名。08年我又选择了我市B家公棚,送上4羽,决赛上笼又是2羽,与3千多羽比高低,我的1羽占位100多名,另一羽飞1千多位。在参加500多公里复加赛时,我选择了后者参赛,好友让我将2羽都打入复加,我告诉他,前者很难胜任。他说:“你有点太自信了吧!咱赌一赌,我打复加,入围了奖金和拍卖款全归我,回不来你开价,赔你。”回不来就不用赔了,但不入围,你得出3大张,请在座的哥们搓上一顿,喝上几杯小酒,谈谈鸽经。结果真被我蒙对了,司放是520公里,此鸽第2天归巢,我那一羽挤进了30名内。席间好友问我,根据什么,这羽鸽子不可能入围。我告诉他,今年我选送的4羽鸽子,是两对种鸽所出,你打复加这一路幼鸽在400多公里速度是可以的,但接近500公里或以上,表现不是那么太理想。我打复加这路幼鸽,它有一个特点,同窝两羽一般情况下300公里内速度都特慢,但必有一羽流落他乡。而剩下的这羽300公里一过马上提速,500至700公里一般情况都会令主人满意的。“叫你这么说,决赛空距缩水了。”这我不清楚,我也不去研究它。就是作弊也不是你我能左右了的问题。你没听说中鸽协有规定吗?百公里可正负之5吗!假如你是公棚老板,你是放525公里还是放475公里。“当然放475公里了。”为什么?“因多回一羽就是50元。”如果司机和司放人员在给往下缩个十公里八公里的又是多少呢。“老兄,别说了,喝酒。”
09年我还是同样选择了这家公棚。原因有三,一是我认为此家公棚养功还是不错的;二是在此公棚我已连胜两局了;三是在空距上是决不会缩水的,因有名副其实的监放人员。我选送2羽出征。公棚收鸽7千多羽,到120公里时我剩下1羽。纵然是敌众我寡、深陷重围,纵然是孤军奋战,但她一路过关斩将,高高登上了获奖的拍卖台。(决赛3700多羽)
三年磨一剑,取得了这点成绩,和众鸽友相比乃微不足道,但吾已心满意足了。2010年起用第2梯队种鸽队伍、备战2011年国内某大公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