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我一鸽友,棚里鸽子无端端地一羽接一羽地闹病,不爱进食,猛饮水和啄食保健土。毛悚起,削瘦,鼻瘤白色无异常,口呛无粘丝。水便。不爱飞,有的两三天就死,死时鸽子成蹲姿,勾头嘴缘支地。 起先以为是鸽子得了急性嗉囊炎,用殺毛滴虫,球虫的药,和腺病毒治疗的药,均无效。后用人药“马丁琳”“阿莫西林”也无力回天。 我在不经意间,看了下他喂鸽的饲料,一掀桶盖,一股浓郁的大蒜味扑鼻而来。我问他这是那儿出产调配的?他给我看了那还未丢弃的包装袋。是广东XXX生产。 我讲:“咋?这么大的大蒜味。”他回答讲:他听卖饲料的说,是加了“蒜油精”。我问:这多钱一袋?“一级营养料”95元一袋,25公斤装。“小玉米,绿豆,火麻子,高梁,小麦,粗稻米,小白葵花子,碗豆。等一应齐备。我苦笑了下问他:“蒜油精”多钱?这一大袋饲料,就冲这个味,没三----五两“蒜油精”是拌不出这个味?心里怀疑可能问题可能出在这“蒜油精”上。 于是,上网查了下,得知俗称甲基1605,学名,-二甲基--(4-硝基苯基)硫代磷酸酯。一种杀虫剂,有浓浓的大蒜味。可能是产家为了防备虫子蛀食鸽粮而在添加这种杀虫剂时,剂量过大了,或不匀称,造成对鸽子的伤害。 现将搜索信息转载如下,供鸽友明鉴。如那位鸽友是搞分析化验的,我这还有些这饲料,可供化验取证。紧急求解。 俗称甲基1605,学名,-二甲基--(4-硝基苯基)硫代磷酸酯,一种有机磷杀虫剂。工业产品为带蒜臭的黄棕色油状液体,纯品为白色结晶,熔点36~36.5℃,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加热会异构化,高温或遇碱易分解。急性毒性LD50值:对大白鼠经口为14~24mg/kg,对兔经皮为300~400mg/kg,属高毒级农药。 甲基对硫磷是在1944年由德国法本公司的G.施拉德尔合成的,1949年由该公司开始投产,其后许多国家都有生产。生产方法有两种: ①三氯硫磷法 将黄磷经氯化再与硫磺反应制得三氯硫磷,然后在低温下慢慢加入到过量甲醇中,反应生成-甲基硫代磷酰二氯,分离后再与过量甲醇混合,在低温下滴加液碱,生成,-二甲基硫代磷酰氯,最后在溶剂中将其与对硝基苯酚在铜盐催化剂和纯碱的存在下进行缩合反应,制得甲基对硫磷原药,中间体的反应式为: PSCl+CHOH─→CHOP(S)Cl+HCl CHOP(S)Cl+CHOH+NaOH ─→(CHO)P(S)Cl+NaCl+HO[316-03] ②五硫化二磷法 将黄磷与硫磺反应制得五硫化二磷,再与甲醇反应生成二甲基二硫代磷酸,然后通氯得到,-二甲基硫代磷酰氯,中间体的反应式为: PS+4CHOH─→2(CHO)P(S)SH+HS (CHO)P(S)SH+Cl─→(CHO)P(S)SCl+HCl由,-二甲基硫代磷酰氯制得甲基对硫磷的过程与①法相同。 甲基对硫磷具触杀和胃毒作用,能抑制害虫神经系统中胆碱酯酶的活力而致死,杀虫谱广,常加工成乳油或粉剂(见农药剂型)使用,主要用途是防治多种农业害虫,由于毒性高,要严格按规定施药,并加强安全防护措施。 毒性 甲基对硫磷属高毒杀虫剂。纯品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61-67毫克/千克,急性吸入LC50为120微克/立方米 (4升),大鼠急性无作用剂量为5毫克/千克,狗经口无作用剂量为0.1毫克/千克/天。 剂型 50%乳油,25%水面漂浮剂,1.5%、2.5%、3%粉剂。 特点 其作用机制及杀虫谱与对硫磷相似。但该药的药效比对硫磷低,且残效短,对人、畜的毒性也较低,但它仍属高毒农药。 适用范围 主要用于防治棉花、水稻、果树害虫。 使用方法 1. 棉花害虫的防治 棉红蜘蛛、棉蛉虫、红蛉虫用甲基对硫磷乳油1500-2500倍液(每亩有效成份15-25克)喷雾。此剂量可防治棉蚜、棉蓟马、棉盲蝽。 2. 水稻害虫的防治 三化螟每亩用50%乳油50-75毫升,对水50-75 千克喷雾。 稻纵卷叶螟、稻叶螟、 稻飞虱、稻蓟马每亩用50%乳油50-75毫升,对水50-75 千克喷雾。 注意事项 1. 不能和碱性农药混用。 2. 对瓜类易产生药害,不宜使用。 3. 甲基对硫磷能通过食道、呼吸道和皮肤引起中毒,治疗可采用注射或服用阿托品或解磷定,还 应控制肺水肿、脑水肿和呼吸抑制。 昨天是3。15消费者维权日。不良商贩连婴幼儿都敢下手,更何况鸽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