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008-2-3 14:07:00晴朗 星期日
养虫    作者:TV鸽舍级别:金星
养 虫

花鸟虫鱼四个字,在我儿时看来,只是一句成语罢了。我万万没有想到,这个“虫”字居然活生生的就是一个宠物。那是冬季了,北京的街头满地是冰,房顶上树枝上还堆着雪,古城有了冰雪,便透出了几分威严和高贵。官园这个市场,什么都有,花鸟虫鱼,名人书画,瓷器古董,玉器佛像,笔墨砚台,古书宣纸,石头木器,漆具葫芦。说到葫芦,就和畜养鸣虫有关系了。开始,我看到好多状如八旗子弟一样的闲人手上都拿着一把葫芦,又不好问,只能悄悄尾随。后来见一些地摊上也摆着一些葫芦在卖,这就好问了。价格不贵,10元20元不等,再问用途,说是养蝈蝈或油葫芦的。卖虫具的人为了让你买,猛给你讲有关的知识。这油葫芦是冬季鸣虫中最常见的,北京有很多人都养,价钱大约5块钱一只,好的10块30块不等。油葫芦是蟋蟀的一种,南方北方皆有,喜伏草丛、乱石之中,昼夜鸣叫不止。且有“琵琶翅”和“玻璃翅”之分,前者翅长,末端钝圆,盖过尾须的三分之一,声音宏亮,宜养在深葫芦内;后者翅短,薄而透明,声音低脆发飘,宜养在浅葫芦内,否则出音甚微;还有什么“飞翅”、“长翼”的区别。在养虫人中俗有“飞翅贵,玻璃脆,琵琶响,长翼美”之说。
  蹲在我面前的这个推销虫具的人是----典型的北京人,那种卷舌儿的儿化音透出一种懒于干事的王者之风。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可以把地道的“北京人”和八旗子弟划等号的,地道北京人的爷爷绝对是八旗子弟。真正的八旗子弟是不干活的,他懒得上朝、懒得读书、懒得讨债、懒得说话,甚至懒得做事儿,因此留下京人说话之遗风。京人说话舌之卷乃帝王之气也。就像一些大人物,说话是不管人听不听得懂的。懂不懂是你的事,舒服不舒服,口滑不口滑是我的事。我只要口舒服就得。我和“八旗子弟”打交道,常常为他们不把字咬清楚而干着急。我认定向我推销葫芦的这个留着寸头,长着一付马脸的人是八旗之后,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理由,就是他那如数家珍的感觉,仿佛不是在卖一件物品,而是在介绍他爷爷的传家宝。“咱北京人玩儿‘冰糖紫’,那是一种棕色的油葫芦,个头大,叫声发哑,有股肃杀之气。咱过去是旗人,玩的全是葫芦。这史书上都有记载。”寸头说着,就势拿起一书,翻到事先折好的一页:康熙皇帝对葫芦器的兴趣十分浓厚,乾隆皇帝在《咏壶卢器》序中所云“壶卢器者出于康熙年间,圣祖(即康熙帝)命奉宸取架匏而规模之”,说明康熙朝出品的葫芦器有不少是奉旨而为。您再看这个,寸头又拿起一本画册,雍正皇帝当政时期出过这种葫芦鼻烟壶,还有这种以葫芦作胎的漆器。乾隆就更绝了,寸头又换了另外一本书,他当皇帝还写葫芦诗,瞧这一首《恭题壶卢碗歌》:“葫芦碗逮百年矣,穆如古色含表里。摩挲不忍释诸手,康熙御玩识当底。……园开丰泽重农圃,蔬匏尔时种于此。……”丰泽即丰泽园,是康熙当年种葫芦及瓜果菜蔬的地方。“摩挲不忍释诸手”就说明乾隆对葫芦器的喜爱程度,据说他上朝时手里还把玩着葫芦,听大臣们奏报军机大事哩。
  寸头把虫具的历史说得玲珑剔透体无完肤,我要是不买一件就走,仿佛就对不起人。寸头的葫芦都不便宜。开价便是五十到五百不等。我支支吾吾以不懂为由,半天不愿掏钱。寸头又开始介绍葫芦虫具。您瞧哇,从外观上看,由四部分组成,除葫芦体外,还有口、盖、蒙心。口是与葫芦粘合在一起的,而盖与蒙心粘合在一起。虫子往葫芦里一装,盖子一盖,往怀里一揣,您就是一位当代的八旗子弟啦。用象牙做的口称“牙口”,价钱昂贵,动辄成百上千,一般人玩不起。晚清以来的一些高级葫芦虫具均是牙口、牙盖,十分名贵。
  我初学玩虫便选购了一个最便宜的葫芦,此物具有实用价值。所谓“实用”,就是要联系自己所畜养的鸣虫的种类,选择适当之葫,以利鸣虫生长发音。古人曾提出挑选葫芦虫具的四字原则,曰:紫、润、坚、厚。事实上,葫芦器之所以为人喜爱,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该物洋溢一股清新之气,给人以古朴凝重之感;葫芦本色黄,时间一久远,逐渐由浅转深,由黄变红,加之手汗不断侵蚀,又由红变紫;真正达到“紫润”的葫芦,是玩好者经过几十年乃至上百年把玩摩娑的结果。“坚”、“厚”两字就是指结实耐用。我的葫芦肚子大,用手指一敲,发音清脆明亮,似有金属之声,表皮细密,光洁度高,以指甲掐时无痕,这些特征足以证明它是个上品。唯一缺憾是形状不雅,像个大肚子女人,不似那些赳赳男人状的葫芦。但是价格上可是大大地便宜了,“男人状”的要100元,而我那“女人状”只用30元。
  买了虫具,就该往里装一只虫子了。寸头点头哈腰地说:走好喽您呐。您那葫芦个儿大,养一大个儿的蝈蝈最合适。卖葫芦的和卖蝈蝈的就挨着,这就叫流水作业。
  这里是蝈蝈的海洋。小贩子支开一桌两凳,把自己所卖品种用大字写上,这便有一大批蝈蝈的名字扑入眼帘。什么铁皮蝈蝈,绿蝈蝈、三青蝈蝈、草白蝈蝈等等。在蝈蝈世界里转悠了半天,似乎也知道了其中的一些名堂。“铁皮”是最受北方鸣虫玩家欢迎的一种蝈蝈,因体色发黑,有铁皮色,故此得名。正宗铁皮蝈蝈为北京西山特产,幼时通体深灰色,腹部淡粉,红牙,颜面发蓝;愈老体色愈重,直至最后通体乌黑油亮,再衬以玳瑁色中略泛绿色的双翅,外观给人以深沉稳重的印象。一只铁皮在冬季能卖百元以上。这个价钱在外行人看来,岂不是天文数字,然后天津卫的玩虫者却说:“要玩儿就要玩儿个痛快!”这种心理既表明玩家对铁皮蝈蝈的偏爱,也预示了铁皮有可能进一步升值。“绿蝈蝈”通体发绿,双翅金黄,不带丝毫杂色。本世纪初,一只上品绿蝈蝈值十几块大洋,售虫者竞相以“豆绿蝈蝈”相标榜,借以招揽主顾。其实,它的叫声平平,只是在冰雪时节满目苍黄,难见些绿,有一只翠绿蝈蝈在手,眼观其翡翠玉体,耳听亮脆高声,不禁怡情悦目心中快哉。
  买宠物的第一句问话就是:蝈蝈能活多少岁?答曰:100岁。你会一愣。售虫者方解释道:虫为百日虫,一日即一岁,一蝈蝈能活三个月。我指着他手中的那只铁皮蝈蝈问:“它多大啦?”“这是人工孵化暖房饲养的,大自然里冬天哪有蝈蝈?”“公的叫是母的叫?”“当然是公的叫,那是求偶的叫声嘛。”“你不会把母的卖我吧?”“不会,把母的卖您,您去一繁殖,不把我的饭碗砸了么?”后来,我明白了,在虫市上,你根本别想买到母大虫。以养出为业的人怕母虫流出去繁殖开来,引来竞争对手。
  一只肥硕、大腿有力的铁皮蝈蝈进入了我的大肚子葫芦里。每当我吃饭的时候,就把它放出来喂些馒头、青菜之类。然后再把它装回葫芦内,连葫芦一块放在窗台上,阳光照在上面,蝈蝈暖洋洋的开始自鸣得意大叫起来。白天,日头一高,房子一暖,蝈蝈便长叫不已。夜晚,我还有两只油葫芦在灯下吟唱。一日,来了两位朋友在家小聚。油葫芦开始低吟,声声凄婉音音悲切。那位才华横溢的朋友说:“真静啊!”一时间,我彻悟了养虫的真谛。养虫是为了听叫,而听叫是为了取静。在家中安排些大闹,是为了取得更大的静。这如同画黑云压城须以白纸作底,画红花须以绿叶来扶的道理是一样的。现在来想乾隆皇帝在听十万火急的军机密报时,何以手中攥一葫芦,而葫芦中又有一蝈蝈呢,这就叫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冲冲杀杀一辈子的人大抵爱小猫小狗,真正指点江山掌握大权的人暇时并非站在地图前沉思,在他的手中或许是一柄如意,或许是一把百年的紫润葫芦。

 上一篇下一篇 
 
 
  
  
 3楼 评论者:傀帝级别:新星    时间:2013-7-19 6:48:21
内容:(∩_∩)o...
 2楼 评论者:xyun83lin级别:金星    时间:2008-2-4 0:28:00
内容:您的喜好真是广泛,那是不是也养些花!哈哈~~~
 1楼 评论者:晋明鸽舍级别:金星    时间:2008-2-3 23:36:00
内容:o(∩_∩)o...
  • 实打实的经验分享
  • 赛鸽靠飞,赛绩靠拼
  • 重视过程才能乐在其中
  • 赛鸽要打组合拳
评论内容:
 
         
 作者近期日记:
□ 2021-12-13 : 三年归来
□ 2017-12-31 : 最后一天说点啥?
□ 2017-12-14 : 今年的鸽子不好飞啊
□ 2017-11-14 : 寻找新的鸽舍
□ 2016-12-25 : 鸽子认识人脸
□ 2016-10-18 : 等着鸽子明日归来
□ 2015-8-20 : 我为天天写赛鸽日记的人点赞
□ 2013-11-20 : 能否抱得奖杯回
□ 2012-11-26 : 连续两年夺得冠军
□ 2012-11-21 : 鸽友来电
>> 查看所有日记

这里是记录养鸽人心情的空间……
www.chinaxinge.com 中国信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