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007-11-7 22:20:00晴朗 星期三
公棚中的不公    作者:zlm184级别:新星
  本文参加中信网“2007赢在秋赛——我思考”大奖赛活动 
 
  时下,各类大小公棚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全国各地拔地而起,各地鸽友为了诱人的奖金,更是为了荣誉踊跃参加,少则3、5只,多则几十只.都希望通过这一公平的竞争平台一展自己的身手.然而,公棚真姓"公"吗?笔者认为那只是凤毛麟角的一小部分公棚.为何这么说?以下就两个方面来说说其中的不公.
  一、由赛制引发的不公
  笔者是江苏人,虽不曾参加公棚比赛,但平时还是比较关心这方面的信息,特别是江苏的一些公棚.经常在信鸽网上看到这样的公棚信息--由于天气原因,本公棚经研究决定暂停某某公里的训放.更有甚者,一停就快停了一个月.众所周知,今秋难飞,但难飞不等于不能飞.各地协会的比赛还是照常进行了,比赛的结果不论是归巢率还是速度,虽不如往年,但总体还是令人满意的.至于公棚为何总是要等到晴天,顺风,气温非常舒适等极其利于信鸽归巢的天气才训放(比赛),我不敢枉加评论,但我想说的是,这是一种不公."一路天气一路鸟"这是本地鸽友常唱在嘴上的一句话,如果总是挑这样的天气来训放(比赛),那么擅长飞恶劣气候的鸽子就失去了它的战场,而最终能入赏的绝大部分是那些"太阳鸟",笑到最后的当然也是它们的主人.由此推想,那些名次鸽被各地鸽友引回家,然后用下代参加比赛,遇到稍恶劣一点的气候,而造成大面积丢鸽也就成了必然.另外,现在好多公棚200多公里就是预赛了,400公里出头就算是决赛了,在这么好的天气条件下,快速归巢是难免的,第一梯队回归十几甚至几十羽是家常便饭.究竟谁是冠军,靠的是运气,信鸽比的不是飞速,而是钻棚的速度.这样的结果能公平吗?
  二、团体奖的评定方式存在不公
  公棚为了增加吸引力,一般都设有团体奖.从各公棚的"规程"来看,关于团体将的评定,都是以决赛入赏羽数的多少来定夺.鄙人认为这样的评定过于简单,不能体现公平,公正的.用时尚的话来说"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试想:A鸽友交鸽8羽,决赛入赏5羽,且有两羽前十名.B鸽友交鸽40羽,最终入赏6羽,且都在20名开外.如果团体冠、亚军在A和B鸽友间产生,那按"规程"办事,B鸽友理所当然是团体冠军.可是,究竟谁的团体综合实力强,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了.个人认为,用"积分制"是比较有效、实际的.具体方法是这样的:自开始训起,存棚在5羽毛以上的均可参加团体奖评比.决赛实行积分制,如果有效名次是200名,那么冠军就积200分,亚军199分,季军198分,以此类推,每往后一名,积分递减1分.未能入赏及前面训放丢失的都记0分,最后把每位鸽友所得分数除以他开始训放的羽数.最后得数最大的为冠军,如果有得数相同的情况,再按各自的最好名次来确定.
  以上是本人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只希望以此文和大家交流学习,共同探讨,别无他意.[/size]
 上一篇下一篇 
 
 
  
  
 3楼 评论者:杜年华级别:金冠    时间:2007-11-9 22:34:00
内容:分析的好,公棚黑的地方多的很!
 2楼 评论者:金翅膀鸽苑级别:金冠    时间:2007-11-8 15:48:00
内容:可以考虑放弃啊!
 1楼 评论者:lidexin001级别:金冠    时间:2007-11-8 15:06:00
内容:公棚中的不公何止这一二?
  • 好鸽常有,然伯乐不常有
  • 天道酬勤是真理
  • 故事感人
  • 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评论内容:
 
         
 作者近期日记:
□ 2008-12-29 : 足环缩水
□ 2008-12-19 : 损兵折将
□ 2008-11-27 : 我的养鸽感悟
□ 2008-6-16 : 痴人醉语
□ 2008-6-7 : 写在春赛之后
□ 2007-11-29 : 我的作品怎成了他人原创
□ 2007-11-7 : 公棚中的不公
□ 2007-11-5 : 这份坚持太累
□ 2007-10-24 : 一只两天就成功开家的鸽子
□ 2007-10-5 : 终于捧杯了
>> 查看所有日记

这里是记录养鸽人心情的空间……
www.chinaxinge.com 中国信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