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鸽子的训放总有一些感想(仅限本棚),
因为飞惯了短途500km,中途1000km传统赛程;
年复一年,训放的结果还是记得——因为工作忙,私训几乎没有,鸽子飞了一个“纯天然”;
每年都是跟着鸽会训放几次,那时的收费也低吧 。
第一站30km,早晨在家就看见鸽子接二连三落下来,老新夹杂,丢鸽几乎没有。
第二站60km,总觉得是个坎,飞失的相对较多,而且在血统、年龄和性别上也显得比较杂乱,什么都有,理不出个头绪。昨天鸽友电话500km归巢的3岁鸽复放60km竟然丢了(次日中午台风来临似乎注定命运)。难以琢磨的鬼门关!
第三站120km,基本稳定,丢鸽现象明显减少。
第四站220km,基本稳定,一些体质欠缺的丢失,一些体质较“棒/胖”的也不见踪影;一些小不点开始显现实力,希望在此处产生。难道看走了眼的感觉会产生的,哈哈!觉得这是一个起跳的平台,此处应该反复训放,对于500km的冲刺应该是有好处的。可以利用两个赛次进行调整,500km丢失率会大大减少。
第五站400km/500km,这是决赛。可是400km和500km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
400km估计11:00多就会见鸽子,归巢不均,鸽子明显拼的很凶,体形好的“看家鸽”多数表现出色。落棚,发呆/刹车确认,入棚喝水/缺的是水……
鸽子丢失率相对提高,不回来的似乎已经命中注定。
500km一般都在下午14:00见鸽,(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