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007-8-15 8:59:00晴朗 星期三
侃谈山区信鸽的育种和竟翔    作者:cchbl级别:新星
  再次大胆的提出又一个关于信鸽的新观点:山区信鸽育种应该以黄眼为主,沙眼为辅!秋季参赛要重用雌鸽.
  何为黄眼为主,沙眼为辅!即在都是好血统和好赛绩的信鸽里,以黄眼做主血,沙眼做辅血。在秋季信鸽大赛要重视雌鸽的发挥。因为重庆的秋翔,气温常常都是在38、39度以上,沿途常常会出现大风、暴雨、冰雹等自然灾害,事实证明,恶劣气候下,雌鸽的忍耐力比雄鸽强,归巢率也比雄鸽高。
  养鸽的乐趣就在于比赛、育种、研究鸽眼配对、大胆提出自己的个人观点,关键自己要用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真实的案例说服别人,别人才会信服。当然,每个人在提出自己的观点的时候,总会有许许多多的人不认可,这是什么呢!任何新的观点和理论都是经过多年的验证以后,新的观点和理念才会随时间的流逝和大多数人们的实践慢慢的得到认可。
  我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观点呢?因为去年和今年,我的信鸽秋赛对我的感触实在是太深了。我自以为春赛的成绩还不错,可是,我每次秋赛成绩都不好,于是,我仔细分析了我们当地的地理位置,气候,并在网上查阅了大量山区每年秋赛归巢鸽的信息。才有了这样的新的观点。也许有不对的地方,不过还是想把这个观点提出来大家共同交流。虽然我养的信鸽没有各位养鸽大师、赛鸽高手、各位前辈的信鸽品种多,数量多。可我非常喜欢自己的一群“菜鸟”,他们带给我了徐徐多多的快乐。特别喜欢琢磨信鸽的育种配对,并在书中学习和不断实践总结自己的配种方式。虽然我养得不多,却总希望培育出自己的、适应本地气候的自家品系。不管别人笑我傻也好!痴也好!我当没听见,仍然孜孜不倦的在求索。
  我为什么回提出:山区信鸽育种应该以黄眼为主,沙眼为辅!秋季参赛要重用雌鸽。这样的观点,因为重庆它四面环山,气候多变!素有“雾都山城”之美称,加上我们重庆信鸽比赛的赛线也是在凤洲---兰州---武威、一线,远程赛线要穿越沙漠、戈壁,中程赛线要翻越秦岭山脉等无数大小山脉,俗话说:“蜀道难,难与上青天!”。有的地方时晴时雨,有些地方又炎热无比。这样的环境下,秋赛能回归并能进入前十名的信鸽可以说是只只经典。几乎只有黄眼信鸽才能适应这些复杂多变的气候。记得小时侯在一本国外养鸽老书(别人翻译的)中有这样的描述:黄眼是全天候沙型,特别是底沙挂绿为上品。虽然那时自己还不太懂,只听大人们解释说:“底沙挂绿的鸽眼称之为‘绿翻山’”因为要从外地飞回重庆,必须要飞越崇山峻岭。但现在自己也慢慢对鸽眼育种越来越感兴趣了。
  请看我的调查结果(都是2007年本地刚比赛的完的“宁强三关赛”前10名的信鸽): 


第二关成绩表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第三关成绩表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从上面的数据不难看出,在山区恶劣气候的秋季竟翔的“小勇士”都是清一色的黄眼哦!而且雌鸽偏多哦!!还有很多数据,我就没有全部发上来了。也许就这两个赛绩难一说服大家,不过,有兴趣的山区鸽友有空的时候不妨查一查你们本地每年秋季信鸽比赛的前十名!到时候你会惊奇的发现:真如我说的这样巧合吗?我现在提出的这个观点一样有无数多的朋友不会认可,为什么呢?因为我只是一个无名小卒。论赛绩不怎么样,比我好的一大把。论血统,更不敢和别人比,别人的棚里有原环鸽,可我连见都没见过。我的信鸽都是朋友那里要来的蛋。自己家里的信鸽抚育出来的。说起来也有几只信鸽血统好,不过我们这些工薪族大部分好血统的信鸽都是朋友之间相互支援。要查真正的血统,恐怕都是三、四、五代以后的了…… 不过,正是应为我们的条件艰苦,我们才会想尽办法,研究和寻找出自己棚里的最好的信鸽,用自己总结和学到的各种育种方法,力求培育出最好的信鸽。但是如果这个观点是养鸽大师詹森和鸽坛泰斗们说出来的话呢?相信每一个养鸽人都会不假思索的相信,而且鸽友们会当成一种理论执行。
  其实大师们的养鸽经验和我们都是一样的,都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总结出来的。我特别喜欢比利时早期著名的赛鸽家和育种家摩利斯.狄尔巴,虽然他已离开人世多年了,但他留下的十二条养鸽经验别具一格。其中说道:“以你二流的鸽子作为你的学习对象,即使它们给你带来很少的成功,却可以让你学到很多的经验…… 不要犹豫,要一而再的审查你的观念和意识,对你自己来说,如果你的好种鸽出的鸽子在比赛中不能得奖,那可能是你的方法错了……没有为养鸽人设立的学校,每个人都是一自己的方式做出判断……”这几条特别适合我们这些条件艰苦的鸽友,就是不要嫌弃你的信鸽,其实每个鸽友的棚里都有好鸽,只要你方法得当,不断求索,实践出真知!相信细心的朋友一定也有自己的看法吧。
  
                                                  (我的一点点感受)

 上一篇下一篇 
 
 
  
  
 7楼 评论者:micheal9988级别:新星    时间:2007-8-15 22:00:00
内容: 我经常在想詹森,胡本等等大名人的鸽子都是谁培养出来的,它们的上一代或几代是怎么被人发现并且培养成了现在的名血呢?肯定有秘秘的,只是我们不善于观察吧!那为什么肉鸽总是肉鸽,信鸽却总是信鸽啊!
 6楼 评论者:tianjundy级别:银星    时间:2007-8-15 20:35:00
内容:实践出真知
 5楼 评论者:喜鸽老王级别:银星    时间:2007-8-15 17:48:00
内容:研究的好
 4楼 评论者:老路级别:钻石    时间:2007-8-15 15:58:00
内容: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分析得有道理,善于不断总结的人,总是走在人们的前头.
 3楼 评论者:金翅膀鸽苑级别:金冠    时间:2007-8-15 14:02:00
内容:眼研究者,向你学习。
 2楼 评论者:鹰王恋鸽级别:翡翠    时间:2007-8-15 10:23:00
内容:成功是永远偏爱那些善于总结,勇于探索之人的!
 1楼 评论者:杜年华级别:金冠    时间:2007-8-15 10:07:00
内容:精细的总结,科学的分析,拜读学习!
  • 记录是为了更好地前进
  • 重视过程才能乐在其中
  • 赢钱的机会来了
  • 从实战中来,到实战中去
评论内容:
 
         
 作者近期日记:
□ 2009-5-5 : 可怕的日子
□ 2009-2-3 : 疯狂的重庆鸽友
□ 2008-5-27 : 训练有数的麻雀
□ 2008-1-25 : 关“你”禁闭
□ 2007-9-13 : 即兴采访
□ 2007-9-13 : 女儿的说的话
□ 2007-9-6 : 治疗鸽痘笔记
□ 2007-8-15 : 侃谈山区信鸽的育种和竟翔
□ 2007-8-10 : 正确使用抗生素
□ 2007-6-26 : 鸽病治疗心得
>> 查看所有日记

这里是记录养鸽人心情的空间……
www.chinaxinge.com 中国信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