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养鸽子的前十年,每年拿特比环从5枚开始,公棚交几羽。当然觉得人家一年交公棚几十羽的鸽友是大户,拿几十个特比环也是大户。慢慢我自己一个赛季也能交20-30个,最高峰一个赛季也交了50只去公棚,胆子越来越大。有时候飞的不好,总结还是好鸽子太少,所以开始精简。尽量少养点。尽管有时候飞的好的时候一年在公棚和特比环获奖的鸽子能达到几十羽,但我也顶多拍回来三两羽。然后又把卖出去的鸽子钱拿去买了别人三两羽回来。就这样保持着种雄鸽从未超过20羽,种雌鸽30-50羽每年的数量不等,但从未更多。
尽管自己在努力控制数量,也在尽力引进。面对很多比赛还是力不从心,感受到自己的好鸽子太少,要遇到真正好鸽子更需要缘分,需要运气。曾经我以为我很懂鸽子,但在现实面前我只能算是懂点皮毛而已。引种也并非你去买只别人家的主血冠军你就一定会飞好,其实飞不飞都很正常。哪怕是万羽大赛的三关鸽王总冠军你买回去不见得后代就能超越你家鸽子。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礼随多了总能吃到一次好宴席,好酒碗。花钱不一定能买到满意的好种鸽,不引种你肯定是不会遇到更好的鸽子。只要引进总是会遇到一些特别优秀的鸽子。这是我引种的体会。
引种,不是引的多就一定会很厉害,引进的数量一定要在自己可控范围内。比如我的空间只能容纳50羽种鸽,那么一次引进太多,我就没有足够的空间和充足的好鸽子去与它们配对。所以我一般一年内引种不超3羽。每试出来一只鸽子觉得它有资格留在我的鸽棚,我必定是会选出1羽以上不如它的其他种鸽淘汰出去。如果种鸽团队质量总体差那么就多淘汰一些。哪怕最后只剩几羽鸽子我也可以接受。宁愿无鸽可养,也不养一群不能胜任我当地比赛的鸽子。
抱歉话题已经偏离原文180度了。马上纠正内容。
其实我认识很多朋友早就想养几只鸽子在我棚里打打当地小特比环比赛帮他们试试鸽子。但是我个人一只不愿意多养,也怕给别人养不好所以一只坚持只养自己的鸽子。但这两年盛情难却破防,养了极少数朋友的鸽子。每年打3家协会和俱乐部拿环总60枚增加到80枚。平均每个协会27羽鸽子。这是我个人能把我的一个很好的数量。现实也连续多年在本地稳居上岸乃至最大赢家行列。今年飞的差点总体输赢打个平手。
今年和朋友合作搭建了一个新的鸽棚可以容纳200只左右的鸽子。真正懂玩鸽子的人应该明白,赛鸽数量在50羽以上每增加20羽养起来的难度都是不一样的。80羽以下很多人可以控制健康和状态。增加20羽以后就有点难度,增加50羽健康都成问题。增加80羽就是一个挑战。
我去今年赛鸽棚里鸽子数量直接达到200羽,累死我了。其实累不累看心态,看你付出多少心思。也可以很简单的养,但是这两百只鸽子我自己只有60羽,其他全是朋友的。这样面对的压力和挑战又不一样了。我内心是后悔的,因为我其实根本没有必要去承受这些压力。我也没有兴趣去挣什么饲养费。以前别人养我棚的鸽子我也没有收过饲养费。在我们这些小地方奖金也不诱人。但在盈利的基础上我要分钱,分点盐巴钱。如果没有飞好我自己承担粮食费和一切训养劳动义务。只是满足朋友在我这里打比赛的想法而已。
今年粮食费朋友倒是很耿直,挺地道,不仅仅承担赛鸽的粮食,还把我自己种鸽粮食都一起包了哈哈。话又说回来朋友是地道,但是我也高兴不起来。别说养别人的鸽子,就是我自己的鸽子我也不愿意养那么多。要是谁请我去他家养鸽子给一万一个月我也不可能去,何况是免费。这是在我自己家养方便无所谓。养自己几十个鸽子轻松,养两百只鸽子每天卫生,训养真的太累了,特别是想飞好,我感觉太难了。做不到对每只鸽子状态把握,我心理就没底,没有信心。如果是自己的鸽子有毛病淘汰从新戴个环就好了。但是养朋友的鸽子无论是有毛病还是看到长得不好都不好意思叫人家淘汰。而弱的鸽子自己又看不惯。(当然弱的毕竟是少数)理念不同,不能随心所欲去做自己,感觉没意思。
这下好了,在当地养200只赛鸽真的成了养鸽大户了。什么压力都只有面对,开弓没有回头箭。先养一年再说吧,无论明年结果如何,我是坚决不干了。鸽棚虽大120羽以内可以接受。再多真的力不从心!说了半天其实也没什么意义,目前任务就是把所有鸽子养好,即是明年不养朋友的鸽子了,我也希望大家都飞好。飞不飞我不知道,但是飞不飞好我现在都压力大。一看到自己养那么多特比环,我就想到网上看到那些养一百多只鸽子最后一个都不进奖的鸽友,看到人家平时付出那么多。我感觉我就是下一个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