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友达尔文的进化论对于鸽界的影响深远而广泛,其观点在大部分的鸽友心中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例如根据达尔文进化论里关于“遗传学理论”的观点,也就是所谓的“杂种优势”,很多鸽友家开始利用不同品种的鸽来配出理想的鸽种。例如有些鸽友会采用一羽大体型的鸽配上一羽小体型的鸽,期望可以配育出中等体型的后代。再或者选择一羽归巢能力优秀的鸽配上一羽翔速快的鸽,以此来配出既有归巢性又有速度的优秀赛鸽。这些方法都是运用了“遗传学理论”的论点。
然而,融合后的结果并不能完全的如愿以偿。想要配出一羽理想的鸽并不是简单的交配即可,基因的遗传排列组合有很多的随机性。基因分为显性基因和隐形基因,假如一只绛色鸽的绛色羽为显形基因,那么当它与其他羽色鸽子相遇时,显形的绛色便会盖住其他隐形的羽色,从而呈现绛色的后代羽色。
实际上,雄鸽的遗传基因在传给后代时,会有几次方(数百万种)不同的组合形式,同理雌性的遗传基因也有着几百万种不同的组合形式。生物遗传基因排列组合的复杂程度,已经远远超出人类的科学能理解的范畴,即使到了现如今这个科学强盛发展的年代,对于解密基因工程也才有了微小的进展。
再继续深入研究,达尔文也发现鸽的遗传有着一定的随机性,大鸽和小鸽互配,有可能会产出中等体型的后代,但也有可能产出大体型或小体型的后代。这些发现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自己发现的“遗传学理论”,但碍于当时的科学水平,最终达尔文也没能将这个问题解开。
达尔文对于鸽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帮助了他对《物种起源》的编撰。甚至于出版社致信给达尔文,希望他能够更多的降有关于鸽子的知识写入《物种起源》中,这样此书便不会太过于晦涩,可以让更多的人接受。也因为当时大多数人都喜爱养鸽,这本书也一定会在全社会中流传开来,那么为出版社带来的利益就不是一点点了。但是最终达尔文还是拒绝了出版社的请求,因为养鸽只是为了自己一生的研究——《物种起源》,而不是为了出名获得利益。如果不是达尔文最后坚持住自己写进化论的初心,那如今很可能就少了一本生物学巨着,而多了一本养鸽巨着《鸽种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