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运动在各类赛事与市场经济的双重推动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这项活动已从最初的休闲娱乐,到如今发展为职业化的竞技对抗。如何在风云变幻的赛鸽领域中立足乃至登顶,成为每位鸽友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高手”二字,对鸽友而言并不陌生。他们看似与我们一样进行日常操作,却总能在比赛中屡创佳绩。多年前一位长者曾告诫我:“人凭素行”,这一道理在鸽事中同样适用。
笔者曾结识一位江苏的赛鸽高手,他在当地赛事中长期保持优势。初次拜访时,满屋落满灰尘的奖杯令我诧异,而他却淡然道:"我们玩的是鸽子,不是奖杯。"这句话道出了高手的心态:真正的强者,不为过往荣誉所困,始终保持清醒的认知。
在鉴鸽方法上,这位高手有着独到的见解。他注重“先静后动”的原则:先观察鸽子在舍内的神态举止,判断其聪明程度和健康状况;再上手细察身体结构。他特别强调“整体优于局部”的鉴鸽理念,认为一羽好鸽需要具备协调的身体结构、饱满的肌肉、柔软的羽毛和明亮的眼睛。其中,他尤其重视羽毛质地,常通过触摸判断羽质,认为柔软的羽毛更能减少飞行阻力。
有一次,我对他的一羽多次夺冠的雄鸽赞不绝口。这羽鸽子眼砂明亮,肌肉饱满,羽毛柔软顺贴。然而他却冷静指出其主羽偏短的缺陷,认为这会影响长距离飞行。这个细节让我意识到,自己过于关注鸽子的优点,而忽略了关键缺陷。这正是高手与普通鸽友的区别:他们既能欣赏优点,更能冷静识别缺点。
在后续交往中,我发现他有一套独特的“缺点鉴鸽法”。每当上手一羽鸽子,他首先寻找的是不足之处:骨骼是否不够粗壮?腰背是否不够饱满?羽质是否缺乏韧性?他相信,缺点越少的鸽子,育种和比赛价值越高。这种方法使他能更客观地评估鸽子的真实价值。
高手在鉴鸽时还善于运用对比法。他常将同窝鸽或同系鸽放在一起比较,通过对比发现细微差异。他说:“不比不知道,一比见分晓。”这种方法能帮助他发现鸽群中的佼佼者。同时,他非常重视血统与个体表现的结合,认为既要了解鸽子的家族竞翔史,又要注重个体素质。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高手从不轻易评价他人的鸽子。他曾解释说:“大家都是因为喜欢、看好才决定引种,我又何必指出缺点惹人家不快?优点本就显而易见,无需多言。”这句话道出了他的处世智慧,也体现了他对赛鸽运动的深刻理解。
高手的成功,源于对赛鸽冷静的认知与日复一日的坚持。他们不仅懂得欣赏鸽子之美,更能保持理性、审视不足。这种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鉴鸽之道,正是我们需要认真学习和实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