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眼,是鸽子定向、识路的重要部位。但没有哪一种眼睛,能在暴雨天、大雾天、烈日下、逆风中都稳稳归巢。真要有这种“神眼”,那全世界的冠军早就被一个人包了。关键是要根据比赛的距离、气候条件来选适合的鸽子参赛,这才是正道。 先说眼砂。好的眼砂什么样?砂粒要浓、要重,排列有序,不能乱成一团。整体看起来要清透、油亮,像涂了一层薄油,反着光。最理想的是,虹彩(就是我们常说的“彩面”)占到整个眼珠的一半左右,这种鸽子通常状态稳定,适应力强,适合参赛。
如果彩面比较窄,说明这鸽子可能爆发力强,单关有冲劲,但稳定性差些,不适合多关赛或恶劣天气;虹彩连着瞳孔的,往往耐力好,适合长距离飞行,归巢稳;油彩深的砂型,阴天、雾天、雨天反而能发挥优势;而浅色素的砂型,则在晴朗天气下速度更快,阳光越强,飞得越欢。
再看瞳孔。这个特别关键。瞳孔小、收缩自如的鸽子,对光线变化反应灵敏,晴天强光下速度极快,适合中短程快速赛;而瞳孔稍大的,对弱光敏感,在傍晚、阴天甚至“摸黑”时归巢能力强,适合长距离或复杂天气下的比赛。最怕的是那种瞳孔死板、不会收缩的,天气一变,立马“失联”,根本回不来。
还有个小窍门:看幼鸽的时候,它的眼睛还没完全定型,但如果你发现瞳孔周围有两圈黑环,清晰、明亮、紧实,那这羽幼鸽潜力不小,值得重点培养。如果两环模糊、暗淡无光,基本可以考虑淘汰了。
等鸽子成熟后,要是你突然发现它瞳孔里有黄点、绿点,或者细线、小颗粒,甚至是好几组这样的结构——这可不得了,行话叫“点眼丛”。这种特征极其罕见,堪称“万里挑一”,是顶级种鸽的标志之一,而且能遗传!当然,光有“点眼丛”还不够,其他条件——骨架、肌肉、血统、成绩——也得跟得上,才能真正发挥价值。遇到这样的鸽子,一定要留下来做种,说不定就是你鸽舍腾飞的起点。
还有一种现象,叫“眼砂向瞳孔收拢”,就像砂粒在往中心汇聚,形成一种“牵引感”。这种鸽子通常眼力强,飞行中不容易疲劳,续航能力强,长距离比赛特别有优势。
最后说说眼志。长距离鸽和短距离鸽,眼志真不一样。长距离归巢鸽,大多有全圈眼志,又宽又厚,颜色深黑发亮,质地粗糙,俗称“黄眼志”“绿眼志”“圆眼志”或“锯齿状眼志”。这种结构支撑它长时间飞行、应对复杂环境。
但你拿这种“长途眼志”的鸽子去拼500公里内的快速赛?它很可能拼不过那些眼志轻巧、反应灵敏的短程快鸽。
所以,聪明的鸽友要学会“分类型参赛”:
500公里左右的比赛,选眼砂均匀、瞳孔清亮、反应快的鸽子;
长距离或恶劣天气赛事,就上那些眼志厚重、虹彩连瞳、油性足的“耐力型选手”。
但鸽眼终究只是判断鸽子的一个参考方向,不能代替血统、成绩和实战检验。看得太深,反而容易剑走偏锋,理性看待——这才是真正的“慧眼识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