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鸽的体能极限 五年前全国各地都热衷于幼鸽短平快的大奖赛,有300、500公里赛距,可是近几年来又有所变化,幼鸽比赛的赛距有些地方超出了500公里。赛距增加到了700、800、1000公里。今年还出现了幼鸽赛千公里公棚。这种情况是因为有了重奖的结果,象台湾五关赛一样,数万羽幼鸽。
2、成鸽的体能极限
成鸽的比赛空距远者达3000公里,但最多比赛空距还是1000公里。但成鸽的赛距多少为好呢?上世纪以前,各大协会把500公里仅作为训练而已,不作为比赛站,都热衷于长程和超长程比赛,差不多每年都有1000和2000公里的赛事。而进入2000年以来,大多数协会都在举办短距离大奖赛,1000公里比赛不再组织了,超远程被遗忘了。除上海和江苏等省市少数还举办千公里比赛,而且上海江苏还两年举办一次2000公里以上的大赛,如此,这对未来的信鸽运动将是一个不好的消息。
这是不是因归巢率低和现在的商业赛事多而影响的原因本人仅从归巢率低来分析信鸽运动体能极限的问题。
成鸽合适的赛距可以相对体验运动体能的极限。大家都知道欧洲的巴塞罗那千公里国际大赛,是国际上称为最高级的赛事。几个国家的赛距在700-1200公里,参赛的赛鸽年龄均在2岁以上,1岁鸽很少参加,幼鸽是绝对不能参加。日本鸽友喜欢参加协会举办的1300公里大赛。经过几十年的比赛,摸索出成鸽的归巢能力、速度和归巢率。上海这两年来增多了千公里比赛的次数,千公里今年有三次,800公里到900公里有三次,2000公里一次,还不包括各区县组织的比赛。上海千公里比赛也可谓中国的“巴塞罗那”,参赛羽数都在上万羽到数万羽,是广大会员喜欢的比赛。
成鸽的运动体能极限在千公里比赛中,归巢率高、速度快,以巴塞罗那国际赛和我国上海千公里大赛,证明成鸽飞千公里消耗的体能未达到运动极限,很适合千公里的比赛。但飞超远程2000公里以上的赛距,归巢率低,速度慢,应该说超过了成鸽的运动体能极限。根据几十年超过1500公里以上的比赛归巢率低的分析,成鸽的体能极限不能超过1500公里,上海多年比赛的1500公里 ,归巢率高,速度快,验证了成鸽飞1500公里,是成鸽的运动体能极限为正常,是飞超远程的最佳赛距。
3、信鸽运动体能极限的进化
以上探讨了幼鸽和成鸽的运动体能极限,当然,万物的性变是没有绝对的,应该是相对的。万物随着气候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就赛鸽而言,影响赛鸽的运动体能极限是和赛距的长短而决定。但通过人为的改良和多年实际训练、淘汰、进化会有质的发展和变化。比如说,台湾原来引进欧洲巴塞罗那千公里国际大赛高位名次的赛鸽,这些参赛时年龄都2岁到5岁以上的晚熟成鸽。但台湾鸽友让它们的子代幼鸽参加海上的一还将有赛,由于奖金高、参赛的羽数达数万,归巢却几十羽或几百羽。有时到四关已全军无一归还。那些有幸五关获奖的伯马或残多少羽的幸存幼鸽,就价值连城。台湾鸽友就通常超额完成些幼鸽一代又一代的繁殖、训练、海上实战,淘汰、进化,把欧洲长距离晚熟鸽培育成了海上五关幼鸽赛的快速鸽。还有人们公认的,杨森快速鸽配狄尔巴的千公里快速晚熟鸽后,使狄尔巴的千公里飞得更快了。这就是人们公认狄尔巴配杨森鸽是最佳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