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012-2-12 11:11:00晴朗 星期日
少吹牛皮多看书-献给跨入新世纪的鸽人    作者:霹雳少爷级别:银星
有人说,“吹牛皮是鸽界的土特产”。
  有一天,和几位同好评鸽品茶,一位鸽兄大谈他的鉴鸽本领:“放阜阳集鸽上笼那晚上,我指出笼中那只雨点雄肯定进前十名,嗨,它果然得第三名,当时许多人还不相信呢!正当他
得意洋洋之际,蓦地里有人猫叫一声:“不吹牛皮不是养鸽家!”话音一落,引起哄堂大笑。
  不知是什么原因,在养鸽界叫得最多的绰号就是什么“老牛皮”、“黄牛皮”、“牛皮阿三”和“牛皮大师”等。我没有去考证鸽界吹牛者为什么多如牛毛,也没有必要去弄清养鸽家是否都会吹牛皮,我只想知道吹牛皮会给人带来什么? 
   吹牛皮者总是“足尺加三”,言过其实,夸大其词。一件事经一个人吹牛皮,三五人接力传递,再回到他本人的耳朵里时,往往是一根鸽毛变成了一只鸽子,吹牛皮者本人也会上当受骗。 
   吹牛皮者总是以为自己的话是绝对正确的。如果有两个持不同观点的吹牛皮者同堂吹牛皮,必然发生“顶牛”,小则互相对骂,大则动手动脚,结果是两败俱伤,给旁人“大饱眼福”。
   我想再和大家探讨一下产生吹牛皮的主客观原因。有一种现象是带有普遍性的,爱吹牛皮者大凡不爱看书,他们吹牛皮的“收支”就是道听途说地“进口”,添油加醋的“出口”。例如 海出版的三本信鸽杂志,《中华信鸽》和《中国赛鸽》在上海的订户有多少,加起来不足几百本,对比上海上万名会员和信鸽爱好者,落差之大,难以想象.应该感谢上海市信鸽协会,每年收会费就含《上海信鸽》的订费,人手一册,无一遗漏。然而到各区鸽会一看,那里海期《上海信鸽)都有大批剩余,无人来领。不词不看,订了也不看,“揿牢牛头吃草”不是滋味。 
  不看杂志的吹牛皮者有一条理由:“这上面的文章都是吹牛皮,不看也知道.”在鸽市经常听到这样一种争论,王牛皮说《翱翔》比《中华信鸽》好;牛皮王说《中华信鸽》比《翱翔》好.问他们“你们看过这两本杂志没有?”回答仍然是“这上面的文章那是吹牛皮,不看也知道。”  
   这个题目,我早就想说了。今天是牛年的岁底年末,是二十世纪最后的日子,中国人有“爆竹一声除旧”的习俗,让我们在跨进新世纪之时,丢掉那些旧东西,丢掉那些吹牛皮不打草稿,说大话不脸红,说假话不心跳,说空话不惭愧的旧习气.笔者希望进入新世纪的鸽人,对别人多一点理解,多一点谦让,多一点礼貌,多一点尊重.总而言之,少吹牛皮多看书
 上一篇下一篇 
 
 
  
  
 4楼 评论者:5804532朱波级别:宝石    时间:2012-2-12 15:55:00
内容:补充:还有个因素就是简单,上嘴皮和下嘴皮一张就能把老鼠吹成大象,把死人吹成活人。时间久了,就养成了惯性,严重了就发展成病态——大脑神经和行为不搭边,成天胡言乱语。
 3楼 评论者:林传府级别:王冠    时间:2012-2-12 13:38:00
内容:拜读......
 2楼 评论者:lhj级别:宝石    时间:2012-2-12 12:41:00
内容:理解了
 1楼 评论者:红太阳鸽居级别:金冠    时间:2012-2-12 11:25:00
内容: 朋友这两篇日记文很眼熟,如俺记得不错应是早年上海顾澄先生生以前的吧!
  • 记录是为了更好地前进
  • 娓娓叙来,很好
  • 养鸽子,每天都有新发现
  • 不输就是赢
评论内容:
 
         
 作者近期日记:
□ 2019-2-2 : 比赛感悟
□ 2015-8-6 : 小小的发现
□ 2015-8-5 : 不该帮的“忙”
□ 2015-7-21 : “天意”
□ 2015-7-19 : 感谢《马齿笕》
□ 2015-7-17 : 鸽们!你们消停消停吧!
□ 2015-2-23 : 一年之计在于春
□ 2014-6-25 : 执迷不悟,一黑到底
□ 2014-6-8 : 无题小小的心得
□ 2014-3-9 : 训放心得
>> 查看所有日记

这里是记录养鸽人心情的空间……
www.chinaxinge.com 中国信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