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齐正鸽苑,映入眼帘的是一副“缘”字的画面,这也是我结交鸽友、得到赛鸽的第一要素。养鸽子,很多鸽友可能许多年没有进入有效名次、没有进入前十名、没有进入前三甲。我想:除了自身养鸽子的悟性以外,还要加一个“缘”字。 35年以前,我在放学的路上,得到了一对鸽子,有缘认识了本市的鸽界前辈郑元新。因为他是我父母的朋友,当时,他的一对鸽子放在路边,我母亲半开玩笑的让我把它拿回家。从此,让我和鸽子有了解不开的情缘。
10年前,父亲下岗,没事情做。事业顺境的我给父亲起棚养鸽打发时光。(父亲也是信鸽的忠实“粉丝”)当时不论我在外地也好、本市也好。因为不懂,故见到带环认为好的鸽子就买。结果打比赛3年“颗粒未收”.这时,襄阳市铁路信鸽协会的会长郭京三(父亲的朋友)、郑元新都让我父亲去拿鸽子打比赛。但我父亲“脸皮”比较薄,不愿去。因为我的“厚黑学”比较好,无意中回家得知后,开着车带着父亲立即行动。先到郑叔叔家,他不在。又到郭叔叔家,碰巧他在,他赠送了我2对赛鸽,一只德国原环、一只襄樊67号后代(幼鸽3名)、一只马克罗森斯(中荣高奖位子一代)、一只青岛鸽友的马克罗森斯。我回家随意的以配对,结果让我从06年至今,终于在襄阳赛鸽的成绩单上有了一席之地。这也是我和赛鸽的情缘之二。
激情七月,本市鸽界的“一面镜子”--日记园的何海滨先生要出国访亲,不得不终止他28年的“情未鸟”--赛鸽。他给我讲:养鸽子,一定要了解鸽子。一个人,跌倒了不可怕,关键要知道怎么能站起来;要知道在什么地方跌倒、在什么地方爬起。作为晚辈,我有幸在何老师家见到了他过去的锦旗、知道了亚运会以前取有效名次10名,亚运以后取有效名次100名。同时也知道了他过去的卓越的战绩及前几年赛鸽成绩的“滑铁卢”.确实,成功的人士找理由、失败的人士找借口。这几年,通过何老师的日记不难看出,他天天围着鸽子转--从改制前没时间搭理到改制后有时间、从亚健康到种养训,60岁的人,几年如一日从不间断,极少在日记园里看不到他的作品,这种精神可以用“难能可贵”来形容。同时,他的赛鸽也可以用“蒸蒸日上”来比喻,在他“N”年未登上前十名、前三甲的宝座后,去年夏秋,又是大放异彩:300公里、500公里、千公里都榜上有名。最可喜可贺的是千公里全国五省一市千公里联翔有8羽进奖的好成绩。最可惜的是一羽灰雌幼鸽,因为未套“正大杯”而屈居成鸽组10名,要不然稳居幼鸽正大杯亚军。更可惜的是他在这个秋季不打比赛了,要“清棚”.我在得知后,感觉很可惜,2000多元的大赛环鸽子从此不能参赛了。我找到他,要何老师的亚军父母卖给我,他说:亚军的父母及亚军及20多羽今年夏秋大赛环的鸽子被河北鸽友预订,我说:亚军当时别人出5000元你都不买,现在别人出这么点钱,你给他30多羽,真可惜。不行你把亚军父母卖给我,反正他已得到了便宜。他说那不行,不管距离多远,答应别人的事要实办。在和何老师陪武汉鸽友吃饭的时候,听说此事没有办成,我又“厚着脸皮”和他讲,没想到他很豪爽的半卖半送的给了我。事情的成功,对我的赛鸽来说,可以说是如虎添翼。这也是我和赛鸽的情缘之三。
如今,他的鸽舍空空如也,也暂时了确了他为之奋斗的赛鸽之路。然而,我们得到赛鸽的鸽友,还要努力奋斗,精心培养。在这里,我祝愿何老师晚年身体安康,国外旅途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