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今年55岁从小就喜欢养鸽,他是个很个性的人,2000年告别了原来一直住的小平房,带着瘫痪在床的老娘和几只种鸽搬到7楼,开始了“大师式”的生活。 他家境挺不好的,因为出了工伤有30多年没上班,做过些小生意,但是卖啥都赔钱,最后干脆不干了,整天在家里吃厂里的补助,后来老娘瘫痪了,跟着他,直到把老娘伺候走,至今也没有结婚,生活中鸽子、电视、酒占了他大部分时间,今年退休了,每月1800元,生活算是有了着落,鸽子咋样明年咱看他的。
我和他相识还是在我上高中时算来有个20年了,他是我父亲同事的弟弟,早就听说他成天不务正业养鸽喝酒,我家一直不让我接触他,直到上了高中,在后来的接触中我常去他家看鸽,从而认识了很多鸽友,大家都挺关心他的,关系逐渐紧密是99年在那个从鸽子市上淘金的年代里,他介绍的鸽友和我合作得了公棚冠军,我们都很高兴,在平分了奖金后,送给赵大师一万元,算是粘粘喜气,(当时4-5万可以买间独单)再后来,我买了6羽台湾天落鸟,寄养在“大师”家,让大师好好伺候,并让他把鸽蛋分给那些“弟兄”(十年后我得知他一个蛋都没给这班兄弟),大师搬到新家,结实了一大群新鸽友,凭借着我的几羽台鸽在新环境里吹嘘开了,先要请喝酒才能给鸽子蛋,就这样我的几羽台鸽在大师窘迫的日子里给他换了不少酒喝,最后没人能把真实成绩反馈给他,那些台鸽也没了影子。02年我开始深入接触我二哥他们,便从这里开始支援“大师”春夏秋冬,几年下算上鸽子、蛋总该有150个左右,可大师没有一次好成绩,我心里有些别扭,是“教练”给假鸽子了?是“大师”养功差?我既怕“教练”多想又怕“大师”多想,我曾给“大师”做过思想工作,我说“我不养鸽子,从二哥那里拿蛋一般都是伏天,好季节人家还要孵蛋了,体质差了先做种,哪只蛋都不孬”大师笑眯眯的点头嘴里总是那句“别为难,别为难”.后来结实了几位他家门口的鸽友,说“你给的鸽蛋他都换酒了”我不信,打电话问他,回答是都没孵成功,“天呀!”100多次都不行?渐渐地我不再给他鸽蛋了,去他家的人也少了。
一次我到鸽市买书,听买书的师傅提起他,他们很熟,说他天天伺候老娘,不容易,问我你有那么多好朋友给他要几个好鸽蛋,都吃玉米为啥不养些好东西?我没有作答,没有解释,但心里十分别扭,后来我把鸽蛋孵出来,到小雏有2寸大时送到卖书的师傅那里,让师傅给他,也没听到啥好成绩,后来大师又总给我打电话总联系,我把我交爱亚卡普的没入围鸽子赎回来送给他,还把我家的24名借给他,24名是我家的另一路好鸽,父亲全市700公里4名,母亲荷兰原环,同窝做了两个雌一个500公里9名一个500公里24名,在借给他后的第7天,一位鸽友来电要我务必到他家参观说他借来一只杨阿腾,结果怎样?是我家的24名,可气死我了……
我和“大师”渐渐地远了,想想我这是为啥?每次鸽蛋都得跨3个区给他送去,即使他来拿,我还得请他喝一顿,我给谁一个公棚迟归鸽都是人家自己去赎,对他够意思了……
今年春天他又来电,在电话里哭,说他这几年没钱挺不易的,马上领退休金了,心里很高兴,想想前几年都是他的错,最对不起的人就是我。还要让我邀请原来平房时的鸽友一起吃饭,我很受感动,照做了,人们都来齐了,当时“大师”举起一杯酒,激动地说:“这么多年都是我错了,拿这杯酒谢罪”,在场的人都很感动,特别是我一激动把单买了。
现在“大师”经历了几年无人送种鸽的时光,倒也有些珍惜了,前几天我又送他三羽小雏,本想让他参加比赛的,可大师却将他们入种鸽棚里了,大师呀大师,真心希望你能飞出好成绩,哪怕一次,也别让人白叫你---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