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气象学家洛伦兹用计算机求解仿真地球大气的13个方程式,旨在提高长期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在一次试验中,为了更细致地考察结果,他把一个中间解0.506取出,提高精度到0.506127再送回。可当他喝了杯咖啡后再看结果时,不由大吃一惊,差距很小的数据,运算结果却偏离十万八千里!再次验算后,他发现计算机并没有算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经过研究,洛伦兹发现,误差会以指数形式增长,即使是非常微小的误差,随着不断推移也会造成巨大的结果。于是,他得出结论: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这个发现很多科学家都不解,几家科学杂志都拒绝刊登他的文章,认为“违背常理”:相近的初值代入确定的方程,结果也应相近才对,怎么能大大远离呢!
1979年12月,洛伦兹在美国科学促进会的一次讲演中提出: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使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引起微弱的气流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使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发生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他的演讲和结论给人
们留下了深刻的印像。从此以后,“蝴蝶效应”之说就不胫而走了。
用如此大的篇幅介绍“蝴蝶效应”,是想用此道理说明在种鸽选配中的一些道理。
常有人用很好的赛绩鸽互配而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在怀疑赛绩真假、血统是否合配、溶不溶血的同时,是否该在种鸽体形结构、眼砂型状、眼砂颜色、配对时间、种鸽健康、种鸽情绪等多方面加以注意。
值此种鸽选配前夕,望能对大家在幼鸽培育方面有所帮助。
在北京两年有余,在养鸽方面收获很多。主要是在饲养、训放方面的知识。对于北京大多鸽友不用第一窝交公棚问题上一直有疑问。主要是自已多年经验中第一窝成绩并不差,如今年交金霸公棚的456名是第一窝,456之母(08年双祜龙248名)也是第一窝。过去在地方赛中的2名、3名也是头窝。而我知道的一些人在用二窝交公棚时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究竟如何更好,还有待实践验证。但即然大家都如此说,明年一定要试一下。
我在交公棚中主要是注重幼鸽的选择,可能是因为种鸽多为天落,所以淘汰率很高。经常是一只交公棚另一只交肉鸽。但在此过程中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多观察、多总结、多看好的成绩鸽(没钱买好鸽、但不要拒绝看好鸽),我曾听过有人花一百元上手看别人的冠军鸽的事,我认为值得。
个人看法、没有章法,见笑。
http://gdgs.chinaxinge.com/gdgs/sty1/default.asp?id=20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