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355公里“湖北心跳客杯”幼鸽指定环百羽竞翔赛事中,我参赛5羽,得上天眷顾获得1.7.9名的理想成绩,自2007年6月2日建棚至今终于瓜熟蒂落--斩获冠军夺得奖杯。 回首历事种种恍如昨日:玩天落--到所谓“名家”家里订购整轮幼鸽--淘选赛绩鸽家族--寻觅构建赛鸽品系材料。从别人能给的到自己想要的,或许这就是我对玩鸽子思路的转变。 但就算买进赛绩鸽父母,作出与赛绩鸽同等特质的赛鸽亦不能获奖,毕竟一种天气一种鸟,每个鸽主对赛鸽调节手段不同--诸多因素会左右赛事结果。 赛事心路,2007年先是以标哥的一羽重庆天落3代配其一羽常德徐风华先生国家赛天落出到3羽500,700公里不死必归雄,放东北线500公里当日15时前归巢不够快,700公里当日归2名,次日归21名,5日后归巢一羽,想想当时未加入江西九江鸽会,却站站紧跟从起站70羽放到只有4羽存棚,包括一羽从未放路的同窝雌。“名家”名血放到500公里一根鸽毛都没留下,招来的冷眼与讥讽,其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2008年秋使翔我县魏老送的一羽幼鸽获得最高分速,因为没采用分速制,要比同会鸽友多飞35公里赛程,加之套的是回龙环,无缘冠军。而前面提到的未出赛雌配任何天落都能顽强归巢,让我有了信心。 养鸽方面我就像块海绵,吸收所有能读到的文献和网络资料的精华与糟粕;但在实践中逐渐意识到所谓体型眼制训放调节似乎我们都被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困扰。后来受常德徐风华先生的指导注重血线遗传稳定性的培养,鸽子玩的渐渐上手。2009年3月一次性购入公棚流拍和迟归赛鸽50余羽以便日后有计划的尝试作出,感觉这批材料确实与往日的大不同,但参差不齐,需要花大量的心血不断汰选尝试,相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确信大量作育,用赛鸽笼大量汰杀,才是获得能衍生为品系的基础种鸽的捷径。好鸽子不一定有好的遗传,而遗传稳定的鸽子不是单凭金钱能整到手的。 感谢上述3位好友的无私支持和指导,同时感谢“湖北心跳客”黄田翊先生赞助并筹划这一赛事。 不管赛鸽之路会延伸至何方,我会旖旎而行,不退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