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年第一次南下贵州,一路新鲜,一路惊奇。初到小城,满眼陌生,总感觉自己并不属于这个美丽的地方。于是开始在城市中闲逛,试图搜寻自己和此地理应存在的某种联系。没走多远,看到天空中熟悉的身影,和楼顶熟悉的场景,心中一热。只是尽管当时20岁刚出头,但是想到语言沟通、对主人一点不了解等等因素,没有冒昧地登门打扰,站在楼底默默地看鸽子在天空中自由的翱翔。那一刻,感觉自己开始慢慢融入了这个地方。城市很小,没几天家中的熟人在得知我有此好后就说,你还真会看,那家是此地的鸽会会长,彼此很熟,改日带你去玩玩。我想,如此更好,正愁闲得无聊,来之前为了证明自己并非恶徒还把会员证、裁判证都带上了,有人介绍就省事了许多。 说心里话,去贵州前对当地的印象只是停留在夜郎古国、山水之乡的极其浅薄的层面上,甚至怀疑环境如此美丽但对于饲养信鸽来讲又是如此恶劣的地方有没有鸽友的存在。带着这种心情登上了鸽棚。主人带有南方人特有的气质:个子不高,但精明强干,一副眼镜并不能遮挡深邃的目光。鸽棚不小,分三个棚,心中一震。毕竟95年的时候即使在平原地区分棚饲养的也不多见。
简单的介绍寒暄之后直奔主题:抓鸽子看看。数十羽看下来是眼花缭乱,水平真是不一般!总体感觉与平原的鸽子还是有所区别,体形中小者居多,眼砂普遍厚重,色彩偏暗。深羽色偏多,毛片薄而柔软。但是骨骼、肌肉都是上乘的。特别是羽质,和超远程的很象,手感一流,糯性十足。询问血统后验证了一些猜测:大多来自上海、南京等地的超远程后代,或是与本地中远程杂交的后代。印象深刻的有纯李鸟、汪种、南京莫家旺代表鸽,贵阳放北京冠军等。最难忘的是“代灰”,灰色三线,砂眼居多,面砂层次分明,色彩多样,眼志宽大,底砂厚重,眼底纯净而极具深度。虽只是走马观花的看了一下,但是立马对于当地的鸽子观念为之大变。鸽子质量之高,鸽友饲养、管理水平之高,远远超乎想象。得知我是从遥远的北方来,主人很是热情,下楼来召集一帮鸽友为我接风洗尘,把酒之间,继续聊鸽子的种、养、训;聊鸽会的建设与发展;聊与鸽子有关的一切话题。就这样,一来二往成了朋友。随后几年,每年都能去贵州一趟,交往多了,又成了至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