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见140万的鸽子成为中信热门话题,一只国内明眼成交的鸽子,创造了国内目前的天价,有感而发,三言两语,随便谈谈个人看法。 2008年是鸽界疯狂的一年,早在白雪公主未进入北京之前,欧洲很多鸽王已经在北京,东北,山西等地私下成交,最高价也在100万左右,买鸽之人低调而不张扬,他们买鸽王的目的就是想赢得更大的胜利,绝非收藏或者出售子代,因为卖鸽子毕竟不是收回投资的最佳渠道,国内基本没有人会用10万去买一对没有经过验证的幼鸽。
为什么国内对欧洲鸽子如此重视呢?其原因很简单,打个比方说吧:如果你在县一级打比赛,成绩很好,没有啥对手了,经济基础还可以,你会不会引进本地对手的鸽子?自己认为别人鸽子还不如自己鸽子血统大牌高代,于是你至少会引进地一级或省级顶尖比赛下来的前名次鸽子,如果你的鸽子在省级比赛场场入赏,那么你肯定会在北京去打比赛,假若自己鸽子也能够入赏,自己经济实力相当雄厚,你会不会引进你对手的鸽子?对手的鸽子水平能够比自己高出多少呢?——相差不大,那好,就只能够引进欧洲鸽子了。
现代比赛是残酷的,也是激烈的,一场比赛基本可以用“秒杀”来定英雄,曾经以为台湾职业名家多么伟大,他们的鸽子多么完美,以为学会赛术可以独步天下。后来才知道会赛会养的在大陆根本赢不了大钱,国内最热最来钱最刺激的是公棚,在公棚比赛,完全是血统主宰胜利,没有那东西,交得再多也没有用,只有增加成本和无穷的烦恼。
记得有一朋友,现在也是国内知名人士,99年开始涉入鸽界,确实不懂鸽子,看见有一鸽友成绩很好,养功也好,立马把他全棚鸽子买下(虽然早已经淘汰),后来连他人也买下给朋友养鸽子,本地鸽友看人家的笑话基本不到一年,到现在基本是嫉妒或无言。
养鸽子心态极为重要,胜负往往在一念之间,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是最好的——这是每个养鸽人不服输的精神支柱,也是赛场火爆的气氛所在,赛场永远充满未知的定数。但是好的东西终归是好的东西,总有发光发亮的一天,纵观2000年以前国内出名的新老名家,哪一个不是靠一两场经典胜利,靠一两只鸽子出名的?后代真有那么好的延续性吗?可惜恰恰就只有那么一两只大牌鸽子,还要使劲吹,成都97年被盖比打醒,创造了700公里第一只当日归,重庆01年才知道:原来“洋垃圾”居然可以700公里当日!难道乔斯托内巴赛罗那五连冠,拿破伦,国家二号,白雪公主这些成绩与鸽子个个都是吹出来的吗?
赛鸽运动已经不是当年那种娱乐修闲,永远不会是工薪爱鸽族的天下了,自然也产生不了神话,咱们只有望其项背而仰视大手们激烈的赛场,做个看客与鸽迷。如果自己确实有赛鸽天赋与运气,在大手们遗忘的时候,专情一路鸽子,悄悄的刺他们一刀就跑,长期在大棚里玩,随便怎么也玩不过人家大手,(人家输10万并不伤元气,咱们交一组有可能全输。)现在好鸽子太多了,比赛的距离也是家家能够回来的距离,想搞远点,天气差点,主办方就无法收到鸽子,收不到鸽子,奖金照发,不作弊才怪呢?所以国内也只能够搞点当日归的比赛,这也是人们疯狂追求速度鸽的原因,有了一味追求速度的观念,那育种就只能够靠欧洲人,自然国内也就产生不了品系鸽,对于购买天价鸽子也是平常的事,更不算啥希奇事,一切疑问迎韧而解,因果正常。
我有时候常常后悔,早在98年到02年的几年时间为什么不去北京买几只“洋垃圾”,非要等到真正的垃圾出现才去买人家欧洲鸽的子代?并且代价是相当的惨痛。
不解,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