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同住一栋楼房他东我西,但我们之间没有水的落差。
因我们俩人的赛绩在当时是旗鼓相当,养鸽水平在许多方面也是英雄所见略同。中长距离上我是略胜一筹,超远程上的2000公里他是独领风骚。用志同道合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前文“人鸽之争”说到的另一位武汉籍鸽友,是他又一次把我和小高接合到了一起。但我们两人的养鸽水平已把他远远的抛在了脑后。因此在许多方面都比较能谈到一起去,无形之中对养鸽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当我第一个飞出1500公里9名的时候,是他第一个到我舍来贺喜(那时他还没有飞出2000公里冠军)。1500公里9名可以说是检来的,此鸽飞1000公里迟归,回来检查它龙骨被打了一个口子,等到伤好以后才飞回来的,第二年停赛。第三年一站270公里归巢后,就直接把他送往1500公里赛程。当时有小高和小刘我们三人同去的,都送有鸽子。本来我是没打算去比赛的,见他俩都去赛,我那时也是年青气胜,心血来潮就把它送了上去。路上他俩还笑着说“你这放上去能归”,没想到我的回了他们的却没归。
后来小高飞了个2000公里冠军(湖北省6名),跟着又飞了个2000公里省市双6名。当时在襄樊可以说是空前绝后。放两次2000都是我和他一起去的,飞冠军的那一只在交鸽时,是连笼带鸽子一起摔倒了地上。那时用的小竹笼,是用竹子做框架,再用线打成雨网状围在四周和上下。还好鸽子是安然无恙。环号添错了一位也被改了过来,真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哇,这只鸽子尽出类拔萃的飞了市个冠军(湖北省6名)。除了鸽子本身好以外,运气可是帮了他的大忙!
2000公里双6名上1000时体质不好,在外面飞了个把月才回来,回来后见它是膘肥体壮,主人家说:“乖乖它在路上比家里吃的还好”,后来这只鸽子又为主人家的养鸽史画上了重重的一笔!
只可惜他因经济接拘,早早的就离开了鸽坛,没能继续再合作。说句心里话他看鸽子有他的独到之处,可以说独具匠心。这是养鸽人必不可少能耐。就象我们搞体育的,必须能发现人才,并知材善用才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