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与剪报 沈阳 徐英亮 前几日读了鸽友胡长根的文章<<鸽界踌躇满志和忧心忡忡 >>,感到鸽友胡长根信息充足,研究扎实,中国信鸽协会今年达到40万会员,中国赛鸽公棚数量、养鸽数量、超远程比赛、重金引进等四个世界第一,并分析了各种不尽人意地方,笔者深有同感。 近几年来,鸽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外鸽越来越多,协会开始比赛的距离越来越近,公棚奖金越来越大,引进鸽子费用节节攀升,有不少的鸽友产生越来越累的感觉。 我不由的想十多年前,那时候养鸽子,那里明白什么喂药、清除,每天就是玉米、高梁。比赛时,送到协会就放。500公里、700公里、1000公里,感觉也挺好。现在就不同了,每次比赛时,差一点点都不行。感觉就是累。 这些日子翻阅养鸽记事,看到珍藏的十年前的一幅剪报。 1997年8月的一天,我看<<人民日报>>。8月12日报载,新华社记者陈凯星发的一张照片。并配发一段文字:“一只7月1日回归当天从香港放飞的信鸽,历经35天近3000公里的高空飞行,最近回到哈尔滨家中。这只信鸽是参加全国万羽信鸽香港大放飞活动中的一只。信鸽主人迟秉刚发现在返回途中,信鸽曾发生骨折,但奇迹般自愈,并成为目前回收的参赛信鸽中飞越空距最长者”。这次放飞即是对香港回归的庆贺,又是东北首次放超远程比赛,沈阳当时也放了,可没听说谁的鸽子回来,感觉很有意义,顺手剪下,收藏起来。十年后的今天,偶然翻出,看到鸽友双手捧着这只深雨点信鸽,丝毫掩饰不住心里的喜悦的表情,我也替他高兴,并为东北的鸽友骄傲。 上海早就放过哈密、疏勒河,可能有的比哈尔滨更远,但是东北首次放超远程,作为一个东北的鸽友,闻此还是非常羡慕的,所以把这幅照片剪下珍藏。 赛鸽比赛现在已经产业化,协会的特比环、大奖环,公棚的巨额奖金,说明赛鸽市场前景广阔,商机巨大。 信鸽协会在前景广阔,商机巨大的赛鸽市场里,应更好地发挥领导、组织、服务、引导、协调等作用,组织好普赛、特比赛、大奖赛,并从中抽出点资金,组织好远程、超远程比赛,保留中国超远程信鸽的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