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中信网“2007赢在秋赛……我思考”大奖赛 2007年秋赛已经结束,秋季的几场比赛中自己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成绩,获得了区鸽会300公里季军、18名、33名。350公里第4名、14名。500公里特比环18名、41名、49名、120名。俱乐部比赛400公里第6名、12名、19名。可以说每场比赛入赏率百分之五六十以上,这对于我这个养鸽三年的阳台鸽舍来说,应该算是很不错的成绩了,但我心里清楚我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应归功于《赛鸽天地》中国信鸽信息网以及无私帮助、支援我的那些鸽友们…… 我开始养赛鸽还要感谢《赛鸽天地》,是它把我领入赛鸽界的大门,请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就知道详情了。
《赛鸽天地》,我感谢你 我与《赛鸽天地》相识是在2004年的9月份,至今不到半年的时间,虽然时间很短,但却可以说《赛鸽天地》是在我生命的关键时刻进入了我的生活…… 2003年7月,当抗击“非典”得到初步胜利的时候,我却因四肢无力住进了医院。经过一年的检查、诊断,病情不断恶化,最终被确诊为“重症肌无力”。虽经医院大夫、专家们的不懈努力把我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但我却被告知该病的治愈率是极低的,也就是说我今后的生活将离不开别人的护理,我将成为家人的累赘。 就在我对生活感到绝望的时候,我的一位朋友带着一本装帧精美的刊物来家看望我,那是一本《赛鸽天地》,我一下就被它精美的装帧充实的内容所吸引。朋友走后,我便如饥似渴的读了起来,渐渐的它把我带入了我的童年时代。 我从小就喜欢饲养各种小动物,猫、狗、兔子、鸟都养过。当然,最爱的还是鸽子。我从上中学时就开始养鸽子,那时还没有信鸽协会,养鸽子是一种个人爱好。那时,每逢节假日,几个小伙伴相约,骑着自行车带着心爱的鸽子到很远的农村(其实也就十几公里)去放飞。看着鸽子飞向天空,我们又撒着欢地往家骑。到家一看,鸽子早就在窝里“咕咕”叫着等着我们喂食了,当时那种高兴劲就甭提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养鸽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通过和鸽友的交流,鸽子的质量也不断提高,(有几只据说是上海李种)棚中最多时达三、四十羽,曾多次托分配在运输公司工作的同学在出长途车时带上我的鸽子去放飞,河北唐山、北戴河、山海关、张家口、山西大同、山东泰山、青岛等地都放飞过,当然,那时的放飞和现在有组织的竟翔比赛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1979年高中毕业后,我考入了北京市公安学校,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1984年我又调到了刑警队工作,紧张的工作使我再也无暇照顾我的爱鸽,只好忍痛割爱将它们送人。 转眼二十年过去了,其间,我的爱鸽经常在我的梦中“归巢”。通过阅读《赛鸽天地》使我了解到这二十年来中国的赛鸽事业在中国信鸽协会的领导下,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仅全国及各地区的各种鸽赛蓬勃发展,而且中国还加入了国际鸽联,在世界级信鸽大赛上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赛鸽天地》使我心激动,使我心飞翔,使我燃起了养鸽的欲望。在朋友的帮助下,在我家的阳台上搭建了一个鸽舍。我又可以养鸽了!虽然现在我的鸽子不是什么名血名系,但每天看着这些小精灵,我的心也随着它们飞向了蓝天。 自从养鸽以来,我每天都要在阳台上一边活动晒太阳、一边看鸽子。一站就是二三个小时,现在这些小精灵们经过家飞训练已经开始进行五十公里放飞训练了。而我的身体也随着每天活动量的增加而一天天的康复。现在我不但生活上可以自理,而且还可以每天打扫鸽舍,饲喂鸽子,并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就连我去医院复查,医生们都对我的身体康复速度感到惊奇。我想,照这个速度,用不了多久,我又可以重返我的工作岗位了。 这些,难道我不应该感谢《赛鸽天地》? 《赛鸽天地》,我感谢你! 这篇文章是我在2005年3月在《赛鸽天地》上发表的,它是我当时的有感而发,表达了我对《赛鸽天地》的感激之情,从那时起我就深深地喜欢上了赛鸽这个小精灵。 时光飞逝,转眼养鸽已经三年,这三年里我一直订阅着《赛鸽天地》,时时荡漾在《赛鸽天地》中吸收着养份、学习着知识、不断充实着自己。通过《赛鸽天地》我又了解了中国信鸽信息网,在中信网为我们养鸽人提供的大平台上我们答疑解惑、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不断提高着自己。这些就是我在短时间内取得佳绩的知识源泉。 今天我还要说《赛鸽天地》我感谢你!中国信鸽信息网我感谢你!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