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一双翅膀,就能飞翔。”翅膀是鸟儿逐梦蓝天的基本硬件,而对于征战蓝天,完成荣誉使命的信鸽更显重要。善飞的信鸽往往都有一双很特别的翅膀,翅膀的好坏在飞行的速度上起很重要的作用,培养和选择好翅膀对提高竞翔水平有一定的。 从动力学角度来说,鸽子的翅膀宽窄大小和不同赛程有着密切关系。
中短程赛鸽的羽翅形态-----窄、短、曲
在中、短程赛中,鸽子要逾越千里归来,一般300公里需4小时左右,快速者可突破3个半小时;500公里快者在6小时左右就可报进。归来途中不进食水,要高频率扇翅,从空气动力学的原理分析,鸽子要增加飞行速度,就必须增加扇翅的频率和速度。更重要的是在支付同样力的种况下只有能产生最大动力的和最小阻力的羽翅才能产生最高飞行速度。因鸽子飞行中扇翅的次数、速度与空气的摩擦系数?成正比,而羽翅的形态、结构的合理参数与空气的阻力及摩擦系数?成反比。因此,中、短程赛鸽前三根大羽不得过长、过宽。
不过,长、宽、曲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尺度。因为,每羽鸽子体型大小、肌肉力度都不一样,所以只能得出一个相对的结论:那就是,长:“不齐尾端黑线”;宽:“不小于副羽宽度”;弯曲:以弧状排列,呈近似“S”字形态,前稍为流线形,头尖,为上品。着名的詹森血系就具备这种典型特点的羽翅结构,再如,林波尔,暮利门等中、短距离的速度鸽,大都具备这样的特征。
远程赛鸽的羽翅形态-----长、弯、圆
长距离比赛指的是。700至1000公里级比赛,正常气候条件下赛鸽的飞行时间一天至一天半,所以这类赛鸽,羽翅要适应较长时间的持续飞行。对羽翅的基本形态要求是:整个翅膀较中、短程赛鸽羽幅略宽、长、大一些,尤其是主羽不能象中、短程赛鸽那样趋窄、趋短,当拉开翅膀后,前四根主羽端头夹角较大,羽条端头略圆,第七至第九根呈弧形排列。
这样的主翼羽形态,飞行浮力大,阻力小,不必加快扇动频率也能保持较高速度,同时节省了体力,有效减少了能量消耗,恰好适应了长程飞行的要求。
对长程赛鸽的副羽之要求,应是羽辐要有一定弯度,排列紧密,基础羽要有良好的硬度,遮盖完善,不漏空气,这样的羽翅结构便与使搏击的气流向后流动并产生向上的浮力和向前的推力。长程赛鸽的主羽切忌过长(齐尾),因为过长则扇动频率低,没有速度;同时也不能过短(不及尾端黑色部分)过短,扇击频率高,消耗能量过快,没有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