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篇《失信的代价》里面说的是鸽友对于某些公棚之前的表现,今年交鸽的情况,理论上这样的公棚就应该被唾弃,不应该交。或许多数的鸽友都如文中所述那样不会再买这公棚的账,但是却仍有相反的情况出现,实在是想不明白! 早上接到一个乡镇鸽友的电话,询问去没去鸽市。目的是如果在鸽市给他说说肉鸽情况,他准备去卖一些鸽子。一来不巧没在市场,二来他还在镇里到市里也需要时间,怕是即可赶来也只能赶上集市散集。就这样聊起了公棚,询问我交了哪个公棚,为什么没交其他棚。
天天看本省的公棚网页,对于他交了哪些棚多少都有数,而自己只选择认为靠谱的还交的起的交,对于他交某些公棚不太赞同,而且他们是整镇扎堆送。不是一定要区分城区与乡镇,全市十几个乡镇,以前交公棚地址写的都是XX市,不知道从哪年开始,悄然的形成了三大类XX市、XX市A镇、XX市B镇,至于CDE很少有,有也只是一两人。他还是交了,而且交了不少,听我一说去年那个棚的一些事迹,他也后悔了。说自己平时上网少也不关注这些消息,所以才交的。某个棚去年200公里全省3个公棚同天放,其他2棚归巢80%以上,他们归巢大概20%左边吧,竟然出了一个公告宣称是台湾地震所致;收费站过后不缴费的鸽子扔然上笼,归巢后仍然在收费;假足环参赛,假环鸽子获得指定鸽;决赛当天网站显示归巢鸽分速全部为0;因为归巢少,拖延决赛时间,等鸽子凑羽数,致使正常归巢鸽子憋了许久状态下降,同时失去上笼就可以获奖鸽的机会,另外就是接种疫苗死亡率超高。就是这样的公棚今年竟然要提前封棚了,其他不少公棚还没收过一半,真不知道都是怎么收上来的鸽子!
硬做解释,应该是鸽友只看决赛比没比完,归巢满不满,奖金发没发,拍没拍卖,而不去关注去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