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敏试验的人为干扰和胡乱用药导致的耐药性是鸽病难治的根本原因 药敏实验在畜牧业是非常常见的一个小实验,简单易行,这个实验主要目的是找到适宜治疗疾病的药物。还是以沙门氏菌为例,当我们准确诊断出鸽子患有沙门氏菌之后,就需要从众多抗生素中找到适宜治疗的药物了。由于抗生素滥用产生的耐药性导致在别人家好用的药到你这可能就不好用,自己家过去好用的药物现在也不好用。下面我来简单介绍一下药敏实验的操作方法。 1滤纸片处理 选用新华一号定性滤纸,用打孔器打成直径1mm的小圆纸片,高压灭菌锅15磅压力灭菌15min,置100℃干燥箱内烘干备用。 2药液配制 根据定性滤纸说明书把预计要用的各种药品按不同浓度稀释。 3含药滤纸片的配制 将滤纸片无菌条件下放入不同浓度的药液中,30min后取出,并摊于37℃箱中烘干,时间不宜过长。 4营养琼脂的准备 用无菌棉拭子(和我们掏耳朵用的棉签长相一致)蘸取肉汤培养菌液,之后把棉签头抵在灭菌试管内壁挤压,除去多余液体,涂满琼脂表面,盖好皿盖,室温干燥5min,待平板表面稍干即可。 5具体操作方法 用灭菌镊子在无菌环境下取出含药滤纸片贴在涂有细菌的平板培养基表面,贴纸片时轻轻按压,以保证与培养基密切接触,37℃,11-18h观察结果。 6结果判定 观察含药滤纸片周围有无抑菌环,量取其直径(以mm作计量单位)大小、报告。 药敏试验判定标准 抑菌圈直径(mm) 敏 感 度 20以上 极敏 15—20 高敏 10—14 中敏 10以下 低敏 0 不敏感 正常情况下,药敏圈达到15mm以上即可使用该药,但该药却未必一定管用。一方面是药敏实验毕竟和药品在体内代谢过程有出入;另一方面是药厂为了防止药敏实验不合格而人为添加其它成分。如果用消毒水浸泡的滤纸贴做药敏实验,那结果都是“极敏”,但你能用消毒水给鸽子治疗沙门氏菌么?显然不能。在溶解药物时一定要注意,有些药不易溶于水,所以药敏实验非常不理想,但这不代表该药不行,例如氟苯尼考。建议还是选择放心厂家的药敏片,尽量别自己浸制药敏片。 耐药性(抗药性)及合理用药 很多上年纪的人都知道青霉素刚问世时剂量是很小的,随着时间推移青霉素剂量越用越大,直至几乎不再使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细菌的耐药性。很多用心的老鸽友也反映有些药用过二年之后就“不太好使了”,这也是耐药性的典型特征。细菌的耐药性可分为固有耐药性和获得性耐药性两种。固有耐药性是指基于药物作用机制的一种耐药性,例如头孢治不了脚气,说白了就是药不对症的另一种解释。获得性耐药性是后天获得的,我们常说的耐药性指的就是这种。细菌与药物多次接触,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耐药性的生化特征我就不描述了,因为毕竟看起来有些过于专业了。下面,我来说一下耐药性的传播。 耐药性传播主要是通过基因转移的方式实现的,主要有三种方式,分别是结合、转导和转化。 1、结合: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沟通,将遗传物质如质粒或DNA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可在同一菌属或不同菌属间传递。这种传播方式可以导致大肠杆菌的耐药性传递给沙门氏菌等等,是一件令人非常讨厌的事情。 2、转导:以噬菌体及其含有的质粒DNA为媒介,将供菌体的耐药基因转移到受菌体内,发生在同一菌属。学过高中生物的人可能对这种方式不太陌生,这种方式也是最早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方式。 3、转化:少数细菌可从环境中摄入裸DNA并将之掺入到细菌DNA中,仅发生在同株细菌之间。这种情况的发生我觉得确实有必要好好去研究一下“气溶胶”了,也就是说空气传播的条件和如何对空气进行处理。例如空气湿度和温度在怎样的一个范围才能有效避免细菌从环境中摄入裸DNA,这方面研究的能力和条件目前我是不具备的,这于我只是一个想法而已。 各种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用药次数不尽相同,如β—内酰胺类药物极易产生耐药性,应当足量循环使用。第一次用这类药物治疗绿水便痊愈之后,下次再发生绿水便就不要再用这类药物了,间隔几次绿水便之后再用这类药物治疗。我们也可以利用药敏实验在每次用药之前都检查一次抑菌圈大小,如果抑菌圈明显开始缩小那就说明耐药性出现了,真的不能再用这种药了。再用下去不仅不治病还会给整个鸽届带来一群有抗药性的细菌。 作用机制和靶位接近的药之间会产生交叉耐药性,我就不具体叙述了,抽时间把这些交叉耐药的药物给大家做张表。 大家都知道滥用抗生素对人类的危害是“最终没有抗生素可用”,还有更现实的危害是有些兽药对人体有直接伤害,当然有些人药用在兽类也完全无效甚至有害。 时间依赖型药物和浓度依赖型药物的使用方法 浓度依赖型药物指的是需要依靠足够高的浓度才能实现治疗效果的药物,我们以氨基糖苷类的阿米卡星(丁胺卡那)为例来介绍浓度依赖型药物的使用方法。 该药具有“首次接触效应”和“较长的抗生素后效应”,首次接触效应简单理解就是“第一次给药就能明显达到杀菌效果”;抗生素后效应指的是即使体内完全没有药物存留,细菌也会停止生长,类似于拳击的KO,细菌会昏迷一段时间,之后当然还会苏醒。由于具备较长的抗生素后效应所以该药可每天只投药一次,但浓度一定要大,具体大到什么程度?我给大家一个实验方法。我不能在这里告诉大家浓度,因为我给的浓度已经超过《药典》用量了,这不符合国家规定。 去菜市场多买几只健康鸽回来,每只给的药量都不同,然后根据鸽子的毒性表现来确定用量。《药典》的规定用量是基于疗效和药残双重考虑,而且这里指的疗效并不包括赛鸽,目前赛鸽用药量标准根本没有权威机构去研究。 时间依赖型药物指的是影响药效的关键因素是时间而不是浓度,当达到有效治疗浓度之后,提高浓度疗效不会有明显增强,这类药物就是时间依赖型药物。常见的替米考星就属于这类药物,小浓度连续给药是这类药的使用特点。替米考星加入水中,让病鸽全天自由饮水即可。 抽时间把浓度依赖型和时间依赖型药物给大家做张表格。 从市场份额和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看赛鸽医疗发展困境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2015年中国信鸽协会发行了2200万枚足环,据此我们可推测出中国赛鸽大致数量。参赛鸽,种鸽,保姆鸽,观赏鸽等等都算上的数量或许还没有山东一个省的肉鸡多呢。所以研究鸽病就显得没多大价值,可以肯定的讲,赛鸽疫病无论从预防到临床都处于极度空白状态。 举个例子,别人的一只单眼伤风的鸽子,用遍各种药物也没治好。当我对这只鸽子的眼睛分泌物进行致病微生物培养和鉴定的时候,没发现任何特异性微生物,无奈之下做的哈德氏腺切片之后用电镜观察,结果找到了轮状病毒,也就是说这只鸽子的单眼伤风既不是支原体也不是衣原体更不是其它病菌引起的,而是病毒引起的。我有便利条件去研究这只单眼伤风的鸽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兽医都具备条件来研究。 电子显微镜价格近千万,日常维护保养费用更是远远高于同等价位的豪车。即使买得起电子显微镜,弄清楚了致病病毒,但顶多也就是让鸽子死个明白。如果你具备治疗病毒病的能力,那为什么不去研究人的病毒病亦或大宗禽类的病毒病而非得研究鸽子呢?无论从市场价值还是从社会效益看,显然具备这种能力的人或者机构都不会从事赛鸽病毒病的预防及治疗研究。 在我国,兽医专业分为预防、临床两个“子专业”,“动药”专业并不是每届都有。从本科到博士无论是预防还是临床专业都没有鸽病这一科,赛鸽疫病领域高校教育的缺失是这个行业目前无法回避的痛。 刚刚走出校园的本科毕业生根本不具备基本的疾病检测和治疗能力,所以这些孩子如果继续走专业路线则会去大型养殖企业接受岗前培训,积累几年时间则可成为一线成手。如果毕业选择去公棚,那将意味着很难接受到像大型养殖企业一样的系统培训,所以,无论如何兽医本科毕业的就业首选都不会是公棚。 优秀的临床研究生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但却不会去研究鸽病,因为非常浅显的道理,想研究就得有资金投入。实验室在哪里?设备投资、巨额耗材费用这些钱谁给出?公棚还是鸽友亦或鸽药厂?貌似都不会提供科研经费。 国家如果拨经费研究鸽子,那通常是把鸽子定位成传染源来研究。例如,如果研究证实了鸽子能传播高致病性禽流感,那赛鸽比赛就得取消;如果研究结果证明鸽子的沙门氏菌对鸡和人没有致病性,那比赛就不会因为沙门氏菌取消。这就是政府对赛鸽运动的态度,也是广大不养鸽子人对赛鸽运动的态度。 不提困境了,说点儿开心的。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基于现有条件下如何快速检测鸽病和用药。 快速检测卡诊断 消化道疾病可以考虑使用快速检测卡,类似于狗的犬瘟热和细小病毒病的那种快速检测卡,这种卡有C和T两条线,和人的测怀孕的卡片也是类似的。当把检测物滴到卡片上的指定位置时,如果C线没红说明卡片坏了,如果红了只能证明卡片功能正常。如果T线红了,则为阳性也就是有相关病菌;如果T线没红也不能说明没感染。这个特点是检测卡的通病,大家都想解决这个问题,但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免疫学进一步发展,以目前全世界的免疫学水平检测卡只能是这个情况。 目前市面上能买到的检测卡常见的为沙门氏菌检测卡,大肠杆菌检测卡。衣原体检测卡没有卖的,因为鸡很少发生衣原体病。检测卡显示为阳性则可断定致病菌,检测卡为阴性却不能下结论没有感染致病菌。所以,我们必须找到一套更实用和准确的检测方法。 基于抗生素治疗特点下的鸽病诊断方法 对病菌进行革兰氏染色,根据染色特点通常把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如果我们把细菌的细胞壁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剥开,那么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通常厚度达到50层,阴性菌厚度为1—3层。细胞壁厚度的明显差异和结构功能性差异造成了药物对病菌的选择性,以此为标准,抗生素可分为革兰氏阳性菌抗生素和革兰氏阴性菌抗生素,当然一部分抗生素阴阳同治被称为广谱抗生素。 根据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性,我们在诊断时只需确定致病菌的革兰氏阴阳性就可以了,至于致病菌到底是沙门氏菌还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等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赛鸽疾病常见的为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我们重点就介绍这两个“道”的疾病诊断。 1、消化道疾病 取病鸽粪便,按照沙门氏菌的“前曾菌、曾菌、分离”这三个环节操作。分离培养结束后,按照革兰氏染色方法对分离到的各种细菌取样染色。待细菌标本制成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结果,根据染色结果决定用药。 特别要注意,在治疗过程中如果粪便已经恢复正常但鸽子精神状态仍未达到健康鸽标准,那么极有可能是病毒引起的消化道疾病伴生了其它致病菌感染。建议让病鸽获得更多的光照,避免直吹风,做好病鸽保温工作。饲喂高能量易消化食物,让病鸽自愈。 2、素囊疾病 抗生素冲洗素囊,翅膀静脉输液。这个大多数人都操作不了,必要的话我会考虑把这个做成视频。素囊炎致病源大可不必化验,因为化验结果对用药指导意义不大。 3、呼吸道疾病 用棉拭子取口腔粘液或鼻孔分泌物按照前曾菌、曾菌、分离培养和染色的程序操作。根据染色结果和病菌外形可得出“疑似”支原体或衣原体结论。 如果是不再需要飞行的种鸽,肌肉注射治疗效果要好于口服。有些呼吸道疾病病程非常的长,不用药加重,用药也不会很快痊愈。致病微生物可以确定是病毒,具体是什么病毒我就不知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