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的《钱江晚报》刊登了这样的一则消息:
2015年的1月18日,浙江浦江一位新娘在婚礼开场前驾车逃婚,对于自己的举动,新娘给出了如下解释:她和新郎其实认识也就几个月,这期间单独吃饭没有超过3次,没有看过一次电影,总之,两个人之间没有恋人该有的一切和温馨,原因就是为了照顾父母的感受,又一想自己年龄也大了,将就吧!后来越想越对不住自己,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始的一幕:新娘驾车逃婚。现实生活中,多数人的将就,往往压力来源于父母和社会,父母的观念,社会的风气, 从情理上讲,我们可以理解父母的苦心,但是我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是父母的依附,我们有选择自己生存方式、爱情方式的权利和自由。
我们身边,有的人面对婚姻的不幸,选择了默默忍受和将就,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为了给儿女一个健全、温暖的家庭,实际上也是为了照顾儿女的感受。难道为了照顾别人的感受就应该置自己的幸福于度外吗?
为人父母之后,孩子有了错误,你不去严格的要求和正确的引导,而是一味的选择将就,这对于孩子是一种溺爱和纵容,更是对孩子成长的不尊重和不负责任。
人际交往中,总是把别人当回事,将就别人的过失,对方就容易不把你当回事,当有一天你拒绝将就别人时,对方就会开始怠慢你,所以面对别人不合理的参与和过失,我们应该学会拒绝,而不是将就,记住,拒绝不是狭隘,既是为了证明我们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又是对于别人成长过程的尊重。
对待工作也是如此:举个简单的例子,每个公司针对员工迟到都会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假设说,现在有一个人迟到了,原因就是昨天晚上在公司打扫卫生,回来晚了,结果早晨就睡过头了,可能有的领导将就了他。那么请问大家,如果这次没有罚他的款,结果会怎么样?那就是明明都应该提前的问题反而就会靠后,因为下次员工再犯错的时候,都会找出很多合理的借口和理由。领导,我昨天晚上闹肚子了,领导,我昨晚发烧了,所以来晚了。
如果说婚姻不幸福,你将就;工作没做好,你将就;与别人相处的不和谐,你依然是将就!我敢说,在你将就的人生里,一定会充满拖延、没有原则的妥协、无奈、迷茫和纠结、得过且过,这样的生活必然不充实、不幸福。
告诉你,一个人要想做好一件事情,会有一百个理由去做。不愿意去做一件事情,会有一百个理由不去做。我们是靠结果生存,不是靠将就生存。
因此我们应该去做的就是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可以就是可以,不可以就是不可以;绝不可以将就,作为一个态度认真、执行力强、对别人和自己生命负责的人,永远都不会讲出“将就”这样的话语,面对生活中习惯用将就来劝诫和搪塞别人的人或者事,我们一定要勇于指正并且耐心引导,这才是一种正常的心态。
当然也有可以将就的时候,比如说,早晨你想吃饺子,后来下午由于忙,没有时间去包,那样的话,吃一顿面条也是可以将就的,这样的将就是合情合理、无可厚非的。
春节要到了,我想对大龄青年的父母说,在你们和孩子见面的时候,请给他们营造一个温馨的氛围,不要见面以后,就马上批评,不停的追问:啥时候结婚啊?怎么还没有要孩子啊?千万不要不停的督促他们,对于儿女的亲情。温情、关怀及体贴我们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对于儿女的事情过分的参与,反而适得其反,龙应台说,父母是有有效期的,儿孙自有儿孙福,还是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吧!这既是对他们成长过程的尊重,又是对他们默默无声的支持。
新娘对于自己的婚姻不愿意将就,其实这不仅仅是她对于自己的尊重,更是对于父母观念,社会风气的一种掷地有声的回答。
最后问大家:对于只有一次的人生,你愿意事事都选择将就吗?